牢牢抓住官员住房这个"牛鼻子"

2010年04月01日 13:07   来源:东方网   李天扬

  在这个“蜗居”、“蚁族”成为流行词语的时代,关于房子的新闻很容易触动大众的神经,如果事涉官员住房,就更加引人关注。

  合肥市从去年开始的直管公房清理整顿工作已取得结果性成果,成果不小,却也令人吃惊:已纠正违规占用直管公房人员1119人,收回资金近5000万元,收回应退公房28套。其中,违规占用、转租公房者几乎都是公职人员。消息见报后,立刻有人质问:违规占公房的为什么都是公职人员?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因为只有公职人员,才有可能染指公房这个“香饽饽”。如果进一步去分析的话,公职人员违规占用公房的数量,很可能与他掌握的权力大小成正比。

  与普通百姓相比,各级官员的住房条件,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官员表示“房价这么高,我也买不起”。以示与民同忧,却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他们身居官位,是不可能有“蜗居”之痛的。

  平心而论,官员的住房条件比普通百姓好一点,是很正常的。公众意见的矛头,是针对官员在住房上的违规和腐败行为。合肥千余公职人员违规占用公房,已经成为当地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在其他地方不会完全没有。前些年,当房子还是稀缺商品时,有不少官员却可以早早地拿到优质房源。不少官员甚至可以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格买房。有的官员,甚至连经适房、安置房也不放过。温州官员集体低价购买安置房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而不少贪官东窗事发后,就会发现在他们的名下,房子一套又一套。被判无期徒刑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副区长康慧军,是又一个典型。他长期掌握土地交易大权,人称“炒房区长”,案发时,他和妻儿名下的房产达14处。这样的腐败分子,其实也是房价飞涨的祸首。

  一边是百姓望房兴叹,一边是官员以权谋房。这样的局面,拉大的社会不公,加剧了社会矛盾,祸害无穷。

  对于看似复杂的官员与住房的乱象,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建立干部住房申报制度,并接受社会监督。官员以及直系亲属名下的住房,有几套,住房的性质为何,是怎么来的,花了多少钱,等等要素,都要说得清清楚楚。对此,群众早有呼声,操作上难度也并不大。阻力恐怕就来自坐拥多套房产的官员们。温总理近日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对于官员报告住房等个人有关事项,中共中央、国务院将于近期作出专门规定。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们要及早出手,牢牢抓住干部住房这个“牛鼻子”,可以收到一箭数雕的功效。其一,可以把官员住房作为破解干部财产公开难题的一个突破口;其二,可以成为从机制上防止腐败的“疫苗”;其三,可以成为查处干部以权谋私乃至腐败的重要线索;其四,可以更合理地配置住房资源……

  年近八旬的刘海明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新房钥匙。他拿到的房子,就是合肥清理出来直管公房中的一套。在合肥,清理直管公房,使一批“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的消息,令人温暖。我们希望,能够常常听到这样的好消息。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