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调经济结构 先调分配结构

2010年03月24日 08:08   来源:广州日报   王乃玲

  分配结构之于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欲优化经济结构,须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合理的分配结构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否则,就会起阻碍作用。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除了政府做“加法”,也要通过减税等做“减法”,减轻居民和家庭直接或间接的负担。这是制订收入分配调整方案应考虑的内容。这里的两篇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编者

  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一直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努力方向,“限高、扩中、提低”的政策思路也十分明确。但“好事多磨”,先是收入分配方案依然“难产”,再是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以家庭为主体征收个税的政策仍需“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是劳动报酬占GDP比重偏低,1997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降至39.74%;另一方面是收入差距拉大,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早已跨过0.4的国际警戒线。这不仅为分配公平提供了难题,更为经济结构的升级调整造成了障碍,因为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产业结构对收入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和产业间收入分配不均。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的东莞,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上海,工资水平自然不能相提并论。而深圳宝安一家从事订单加工的服装厂职工的工资,与深圳华为公司白领的薪酬也不可同日而语。

  同时,收入分配结构更会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产业结构。首先,居民收入水平低将直接影响消费能力。一方面,内需不足导致经济发展依赖投资型和出口型产业,在这些产业中,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端制造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收入水平决定消费结构,进而产生商品需求,影响产业结构布局。比如,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聚往富人,可富裕者对第三产业消费有限,而普通消费者的大部分消费集中在食品或日用品上,如此一来,自然难以于提高第三产业的消费需求,进而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收入分配状况影响就业意愿,进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近年的“民工荒”,尽管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致,但低工资和低保障无疑是农民工“用脚投票”的重要原因。招不到工的尴尬在促使企业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也在警醒他们,到了改善企业的技术条件、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候了。由此可见,分配结构之于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国的产业布局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对大学生等高端人才需求不足。如果我们依然维持目前的低薪状态,依然满足于订单产业“小富即安”,自然无法吸引高端人才,也没有动力引进先进技术,产业升级就只会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正如经济学家汪同三所言,当前我国经济存在的投资率偏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结构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或者说是收入分配问题的反映。因此,不断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以说,欲优化经济结构,须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合理的分配结构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否则,就会起阻碍作用。

  那么,收入分配结构怎么调整?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自然是题中之义,实际上,时下这轮“用工荒”已经倒逼企业提高了工资水平,很多地方也纷纷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这是其一。

  其二,通过税收调节,减少工薪阶层税费负担。以个税而言,或可提高个税起征点,或可调整个税税率,或可结合家庭负担和收入水平以家庭为主体征收个税。但不管收入怎么分配,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实在不宜“养在深闺人不知”了,个税政策也不能总是在“研究”之中。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