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发改委有关人士透露,《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修改,不久将再次上报国务院。该人士表示,“这一次是被退回了,还需要修改。”(《济南日报》3月21日)
继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调整“收入分配”的信号之后,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要加大收入分配调整”的决心,只不过,“收入新政”却一次次难产。为何难产?直接原因是方案还不够完善、科学,细化程度还不够精密。可根本原因无非是“收入新政”触动了不少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收入新政虽未正式面世,但总体思路大致可见——“提低、扩中、调高”。有专家表示,目前设计的“收入新政”很难在“扩中”方面直接发挥作用,而在“调高”这个政府本应大有作为的领域,迄今也未有大的突破,因为这涉及很多利益的根本性调整,阻力太大,重构利益格局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阻力太大,方案难产,公众可以理解。但据新闻披露,“收入分配改革”这份文件发端于2004年,在2007年至2009年间前后举行了6次征求意见讨论会,却始终未能与公众见面,这就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了。公众并不奢望头遭面世的收入新政会有多完美,但长达6年的孕育时间,公众对方案的具体内容总该有权利了解吧?
莫衷一是的讨论或许可能影响“收入新政”完善的效率,但仅仅靠专家、官员们的认知和“闭门造车”就可以加速“收入新政”的出台吗?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继续强调了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那么在有关收入分配方案的制定中,这些权利实现的前提就是“收入新政”方案的公开化。普通百姓有权利知道,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博弈进行得如何艰难,还有没有更智慧的办法可以化解这些阻力和矛盾?很多时候,“智在民间”并不是一句不该重视的诳语。
不怕不完善,就怕不公开。“收入新政”是否也要向“官员财产公开”那样让百姓漫漫等待呢?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