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短缺背后是民生权利保障短缺

2010年02月24日 09:47   来源:荆楚网   
    昨日,在深圳节后首场免费招聘会上,深圳市劳动部门给出了缺工的具体数字:80至90万人。缺工的背后,是招聘企业给出的相对较低的工资,一些招聘企业尤其是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向普通工人开出的工资鲜有超过1500元/月的。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企业因为缺人而节后无法开工。(《羊城晚报》2月22日)

    早在2007年,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曾提醒:我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向短缺转变,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从这次深圳出现的“招工难”,也为这种观点提供了部分验证。据报道,深圳劳动部门春节后组织举办的首场招聘会共有105家知名企业入场,与去年首场招聘会相比,制造业岗位所占比重增长了5倍,反映了深圳市制造业用工需求的渐渐恢复与活跃。然而,没想到的是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工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工资太低没有“吸引力”。比如,有许多劳务工一干就是十年,可从来没有涨过一文工资,物价反而不断上涨,致使劳务工的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低。来自湖南的求职者小胡说,1300元的工资在深圳仅够生存,想有剩余很难,这样低工资的工作做起来有什么意思?而对“工资太低”之因,有业内人士分析说,除经济回暖这个因素外,全国经济发展的区位差距越来越小,各地经济发展迅速,而深圳之前具有的工资优势最近几年已经逐渐消失,甚至不如长三角某些城市,大批劳务工被吸引到长三角和内地的一些城市。

    工资优势没有了,深圳凭什么吸引劳务工?按照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创立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发展中经济体工业化的初始条件是资本稀缺、劳动力过剩,工资水平并非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而是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当工业化将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工资水平就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如果不提高工资福利,不改善劳动条件,就雇请不到所需劳动力。简而言之,在工业化的初始阶段,是人找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可在工业化成规模之后,是工作找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就业群体,但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还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因此,地方政府要体谅民情,认识到民工短缺背后其实是民生权利保障的短缺,切实负起责任,将民工短缺作为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契机和动力,改革税收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引导企业适时提高民工工资待遇,做到企业发展与民工工资“水涨船高”,这样才会解决民工紧缺的燃眉之急,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