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改革应解决三个问题

2009年12月01日 08:16   来源:南方日报   徐景安

    

    徐景安


    新一轮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改进政府公共决策,三是改善社会治理结构。上述三个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发展的方向、改革的性质、社会的稳定。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都在思考改革、呼吁改革。广东作为改革大省,也在各地推行大部制等各种改革试验。应当说,中国前30年改革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普遍改善。但是,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要求启动新一轮改革,那么,我们必须搞清楚后30年的改革与前30年改革有什么不同。这就需要新的改革思维。

    我以为,新一轮改革的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改进政府公共决策,三是改善社会治理结构。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目前,我国非科学的增长方式已达到临界点。与世界相比,我国投资、出口占GDP比重最高,消费却最低。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不正常隐藏着严重的经济、社会、政治危机。为了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的经济刺激方案依然将重点放在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尽管可以起到保增长的作用,但由于最终消费起不来,必然加剧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更趋不合理。

    经济增长方式的非科学,源于政府公共决策的不合理。我国政府控制的财力占GDP比重高于美国,然而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却是世界最低。政府控制的财力,与自身的开支,比重是全世界最高;可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比重却是全世界最低。因此,新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改进政府公共决策。

    政府公共决策的不合理又源于社会治理结构的不平衡。社会结构中,政府、资本、民众三大利益集团,民众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利益诉求既没有代表的组织与输送的渠道,也没有影响政府决策的制度保障,导致政府公共决策向政府自身以及投资资本倾钭。

    上述三个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发展的方向、改革的性质、社会的稳定。要启动新一轮改革,关键是转变改革的核心理念。

    前30年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发展第一,实现增长,把饼做大。所以,采取发展第一的方针是正确的。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为了实现增长,忽视了增长方式,发展成果公平分配的问题一直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

    新一轮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发展、为谁增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怎么体现呢?这就要解决评价目标与评价主体问题。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民众幸福,评价主体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尤其是幸福不幸福、满意不满意,应由民众来评价,不能由任何人替代。为此,应以提高民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为改革目标,并以这个目标为中心、为纲,来带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全面改革。这样,改革的步骤、程序、方法也有了,先发问卷调查,民众对哪里最不满意,就从哪里改起。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现行体制下政府官员眼睛朝上不朝下、见物不见人的弊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公共决策的改进、社会治理结构的改善,都有了强大的推动力。

    习近平同志今年2月指出,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是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并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评中的分量。认真贯彻中央的这项决定,对于缓和官民矛盾、改善政府行为、推动民主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新一轮改革这篇大文章从这里破题,下面就好做了。

    作者系原深圳体改委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