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知情”做借口是在侮辱这个时代

2009年10月25日 08:43   来源:红网   王菲
    10月22日中国正式开始实施发改委公布的基本药物指导价格,从全国各地执行情况来看,新价的执行并不如预期的顺利,不少地方并未调整,而公众则普遍反映优惠小,部分药品首日更莫名“失踪”。对于这种违规的行为,各地违规者的口径相当一致,均以“未接到通知”、“不知情”等当做借口。(10月23日中国新闻网)

    自国家公布要进行基本药物价格的调整计划以来,舆论就已经对可能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确定基本药物的合理范围,到可接受的价格调整幅度,无不是尽量从现实的医药状况进行考量,希望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少些阻力。从以往民生政策的施行经验中,公众便设想到药品的政策调整可能更加困难,痼疾已久并且还要牵涉到医药体制改革的问题,复杂性决定了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应该说,出现这些不降价以及药品“失踪”的现象应该是在公众预料之中的,可如果说是因为“未接到通知”或者“不知情”做借口就无法让人理解了。前者可能是“知情”的,但因为没有接到上级部门的相关通知,也就不敢“擅作主张”地调整价格,这个理由如果真实,药品部门免不了有“钻空子”的嫌疑,可问题的主要责任还是在于上级部门的失职。政府政策从上往下的程序传递渠道不通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口,都会导致执行效果的缺失,“上行”而“下不效”是政府机制需要改进的问题。

    可如果说是“不知情”所以才不降价,在信息时代,这听上去更像是个笑话。古有读书人埋头苦读不问世间事,可如今连妈妈喊儿子回家吃饭的一句话都能迅速的传遍大江南北,一个国家的官方政策竟然不能传入执行人的耳中,这岂不是有些匪夷所思?一句“不知情”自然可以免去很多麻烦,更何况降不降价最终还是取决于医院和药店,任上面发下多少条令,我自岿然不动,你又能奈我何?当追究下来时,一句“不知情”就让人无话可说,当年的农产品补贴不落实是如此,公路收费不取消是如此,近日医药价格不改变也是如此。

    到底是真“不知情”还是“知情”却装作不知以此来逃避责任,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明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笔者写的这篇文章靠的是什么,再来谈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广泛性都是多此一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侮辱时代的借口,政策执行后期的监督性跟踪机制的缺失是一个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没有建立起来对“零”执行或执行不力的惩罚体系,所以才会让政策的真正执行者有恃无恐。当政策调整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才敢于拿“不知情”作为不执行的借口,而不惮于贻笑大方。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