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货币战争》得到两个极端的评价是一种荣幸

2009年08月11日 11: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延伸阅读:

 
·宋鸿兵: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看待经济危机
·宋鸿兵:现行货币政策大规模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宋鸿兵:希望我的研究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宋鸿兵:民间智库的力量还很薄弱
·宋鸿兵:金融危机还没有筑底
·宋鸿兵:“要用你的需求去阅读《货币战争》”

·宋鸿兵:感兴趣就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1日讯(记者刘江)有人将宋鸿兵的《货币战争》和阴谋论等同起来,同时也有人褒奖、力挺宋鸿兵和他的《货币战争》。就这个现象,国际金融学家宋鸿兵在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时表示,《货币战争》得到极端的两极评价是一种荣幸。

 

 

宋鸿兵做客中经在线访谈



    创作《货币战争》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其实我写这本书的时候,不可能预知到这本书会有这么多人看。”宋鸿兵在谈到他创作《货币战争》的背景时这样表示。“某种意义上,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一种自我抒发,一开始并不是按照写书的标准模式进行构思的。”为了把心中的很多想法展示出来,宋鸿兵在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博客进行系列发表。随着博客和其他网站上引起的争议越来越大,后来才逐渐想到,可以把这些文章集成一本册子,最后就变成了大家看到的《货币战争》1这本书。

    谈起《货币战争》这本书的创作动因,宋鸿兵说,“其实不管经济学也好、金融学也好、货币学也好,或者金融历史也好,对于我来说,其中最主要的动因还是个人兴趣。他认为,把一门学问当成兴趣和当成任务来学习,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当成一种兴趣的话,只要不睡觉,所有时间都会放在这个领域。”

    宋鸿兵自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他每天会读很多东西,会写很多东西。经过漫长的积累,写第一本书大概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第二本书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任何一个人如果用六七年的时间钻研一个话题,钻研一个问题,他没有理由不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宋鸿兵说。

    “两个极端的评价是一种荣幸”

    “我觉得这本书得到极端的两极评价是一种荣幸。”面对《货币战争》一书在社会上引发的巨大争议。宋鸿兵认为,最糟糕的情况是你提出了观点而没有任何人提出质疑,也没有任何人表示支持。“没有争议,说明你提出的问题是大家都不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对所有人来说感觉不是很重要的问题,显然这本书也就失去了所有意义。”

    宋鸿兵举例说,从《货币战争》1和2的情况来看,像《货币战争》1它提出了私有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发行权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显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大家都一起关注这个问题,这说明它打中问题的要害。我觉得也无所谓,因为只有这个东西打中了某些人的痛处,才有人跳起来进行反驳。否则的话,如果这个事跟他没有关系,对他来说无伤大雅,他没有必要这么去做,反应过激说明正中目标。

    宋鸿兵将反对的声音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纯属学术性的,比如反对金本位,这是一种理论探讨,是完全可以的,哪怕语言口气再激烈,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还有一些反对者拿其他问题说事,目的是说你人格有问题,想通过攻击人格降低你书的可信度。如果进行人格攻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我认为这些人是属于某些利益集团的人。”他表示,西方金融势力对中国已经有了很漫长的渗透过程。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可能跟这个圈子是有关系。
    
请您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成功预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

    现任职务: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环球财经》杂志总编辑

    宏源证券首席国际金融战略分析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