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民间智库的力量还很薄弱

2009年08月11日 12: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延伸阅读:

 
·宋鸿兵: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看待经济危机
·宋鸿兵:现行货币政策大规模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宋鸿兵:希望我的研究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宋鸿兵:《货币战争》得到两个极端的评价是一种荣幸
·宋鸿兵:金融危机还没有筑底
·宋鸿兵:“要用你的需求去阅读《货币战争》”

·宋鸿兵:感兴趣就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1日讯(记者刘江)“中国经济界最大的问题是学者既没经过商,也没有做官的经验,思维方式太学术化。”作为一家民间的智库组织——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在作客中经在线访谈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宋鸿兵做客中经在线访谈


    “在中国,真正独立的,长远性、策略性和战略性的研究,虽然有人搞,但是我认为这个方面的力量比较薄弱。”宋鸿兵认为,民间特别需要有一种独立的声音,它所关注的就是对中国人而言,未来发展怎么样才最有利,它可以用一种比较中立和超然的姿态进行大时间跨度和具有战略性的重点问题的研究。

    “未来五年,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应该怎么走,经济政策应该怎么走,什么样的产业架构对中国来说才是最合理的,到底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模式,监管层没有时间去研究。”宋鸿兵表示,智库存在的意义在于,一些人所形成的思想和意识,形成的研究报告能够为决策层或者能够为政府官员所接受,在很多未来政策的导向上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中国的民间智库应该说是刚刚兴起。北京和全国各地都有一些真正的民间智库,但是就目前而言力量还非常薄弱,这与西方智库存在很大的差别。

    宋鸿兵说,与中国民间智库必须面临生存的压力不同,美国的智库不存在这些问题。美国的智库的在成立和发起时就得到大基金会和大慈善机构的捐助,他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可以集中精力做研究。并且,这些人往往同时兼具商人的背景、学者的背景以及智库研究者的背景,这样的人,他的视野,他的思路,他对问题的把握,他提出的政策的可行性自然会强于中国的学者。

    “中国经济界最大的问题是学者既没经过商,也没有做官的经验,思维方式太学术化。”宋鸿兵说。
    

请您点击观看相关视频……>>>

 



    相关链接: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成功预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

    现任职务: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环球财经》杂志总编辑

    宏源证券首席国际金融战略分析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