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金刚:炒作“电荒”,意在要挟涨价?

2011年11月16日 10:0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由于发电企业的亏损严重,再加上冬季严峻的电力供应形势,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近期电价上调方案可能获批,此外与今年上半年发改委在部分地区调整电价不同,此次电价调整可能是全国范围内的。针对此消息,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力企业高层人士表示,近期电价可能上调的传闻已有一段时间。发改委已将电价上调方案上报国务院,但最终国务院是否批准谁也不敢打包票。

    尽管发改委相关人士出面否认了近期上调电价的传闻,但这似乎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虑,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煤电企业的经营效益非常不理想,往往需要国家补贴来弥补亏损。同时,管制的电价不仅影响了传统电力企业的发展,而且也抑制了新能源电力的推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继续放大,国家对电价的管制也会逐步放松,所以电价上调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电力企业正面临着200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运营压力,局部地区电荒苗头再现,部分省市或再次面临拉闸限电考验。在通胀压力有所缓解的背景下,电价近期在全国范围内上调的必要性、可能性正进一步加大。同时,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排放新标准,也增加了上调电价的紧迫性。

    从电力企业三季报可以看出,前三季度电力板块利润额同比下滑逾26%。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巨大,有部分电厂负债率已经接近150%。在这种情况下,上调电价或许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不过,对于电力企业常年亏损的事实,国人早已对个中缘由心知肚明:电力企业亏损的背后,是电力企业的高工资、高奖金、高福利待遇。而电力企业的高工资、高福利并不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而是和行业的垄断地位相联的,很多电力企业即使亏损严重,高工资、高福利的优越制度并没有被打破。有目共睹的高工资、高福利,无疑对电力产品生产成本的增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年来,民众对于类似上调电价、水价等问题非常不满,究其原因,是对类似电力这样的行业垄断的不满。因为垄断行业一手把握着资源与市场,一手又左右着价格调整的主动权,利润哗哗地往自己口袋里流,却动不动就要其他行业和老百姓承担所谓成本上升的代价。而且在电力、石油等资源性产品市场上,用户根本没有多大选择余地,涨不涨价和涨多少都由卖方说了算。这能说是合理的现象吗?

    自2002年电力改革以来,已有数次电价上调:2004年每度电平均上涨了2.84分,2005年又提高2.52分,2008年上调了2.5分(全国销售电价)。今年4月10日,发改委曾上调了12个省份上网电价,此后火电企业的盈利能力获得短暂改善。但随后煤价的上涨侵蚀了电价上调带来的收益,第三季度全部火电上市公司毛利率环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净利润环比下降52%。尽管多次电价上调中并未涉及民用电价,但毫无疑问的是,企业肯定会把电价上调的“成本”转嫁至终端,因此,最受伤的肯定还是普通消费者。

    可以说,“电荒”的根本原因是电力利润分配不均造成的。一说解决“电荒”,就想着上涨电价,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颇有要挟的意思!电价的未来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价何时能够真正由市场决定。倘若垄断不再,竞争就发挥作用,电力企业常年亏损、常年依靠提高电价来维持生存的窘境就会得到改善。当然,要从根本上破解“电荒”,最重要的是加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同时还应该逐步调整以火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发电的比重,同时加强智能电网的建设。(郝金刚)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未雨绸缪防“电荒”

 

  “电荒”提前到来 继续拷问经济结构调整

 

  “电荒”症结在于“计划电”

(责任编辑:李焱)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