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强制分红”能否终结股市乱象?

2011年11月16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近三年上市公司分红状况,特别是现金分红的稳定性、回报率都有较大改进,证监会拟进一步采取措施提升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

    从开市到现在,我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尽管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却很不如人意,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分红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监管部门和广大投资者。

    在我国证券市场,“活跃”着一大批“铁公鸡”。据统计,仅2010年既不现金分红、也不送股的企业就高达798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37%。到2010年末,上市时间超过5年、且5年内从未进行过分红的个股已高达414家,连续10年以上没有分红的“极端吝啬”企业也多达数十家。

    可是,这些企业不分红,并不是缺钱。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90年末到2010年末的二十年间,上市公司从市场获得的资金总额高达4.3万亿元,但同期现金分红总额只有1.8万亿元,而70%以上却都分给了大股东,普通投资者分得的红利不足30%,也就是0.54万亿元。

    而且,这些企业自己花起钱来一点都不知道心疼,大股东的套现行为也越来越严重。仅在今年,发布重要股东增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就有758家,合计净卖出股份数量为41.746亿股,为去年同期2.55倍,套现金额达到了619.96亿元。更为恶劣的是,一些企业在分红方案除权除息后的几天时间内,大股东就开始大幅减持,如TCL、三泰电子、苏泊尔等。

    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不仅关系到投资者利益,也关系到企业形象,更关系到股市的健康发展。一家上市公司,如果长期不给投资者分红,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应付一下,不仅会影响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久而久之,甚至会被投资者抛弃。近年来,一些“铁公鸡”已经出现了被投资者逐步抛弃的迹象:一些公司增发等融资行为得不到投资者的响应,以至于它们的融资计划泡汤。

    在笔者看来,证监会采取“强制分红”的办法来规范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不仅是一项十分明智、现实的举措,而且也是一项利企、利市、利投资者的多赢举措。

    对企业而言,“强制分红”政策的出台,可以规范企业运营。在政策的倒逼之下,企业必须进一步地加强管理、开展技术创新、大力拓展市场、提高企业的效益。不然,不仅难以上市,即使已经上市的企业,也会逐步被投资者抛弃,沦为垃圾公司,最终从市场消失。

    对投资者而言,“强制分红”政策的出台,相当于给企业上了一道“紧箍咒”,那些依靠炒作维持股价的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立足”。当然,投资者也不会再去跟风炒作,可以根据对企业业绩、成长性、市场性等的判断选择投资的方向和目标。

    从市场来看,由于“强制分红”政策的推出,企业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书面业绩”来达到上市捞钱的目的。这相当于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增加了一道“坎”。市场中“滥竽充数”者会大大减少,而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也会想着如何按照市场规范去运作了。久而久之,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序。

    所以,“强制分红”的消息一出,立即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呼应,也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高度评价。不过,要使强制分红政策有效果,仅仅依靠在公司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等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若如此,股市发展才会回到健康的运行轨道上来。(谭浩俊)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提升分红水平还需多管齐下


强制分红需做到“三个结合” 

 

强制分红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责任编辑:王国信)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