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南部海滨城市戛纳,因其精巧、典雅、迷人的地中海风光,法国人把它看作“大地的乐园”。时下,戛纳市一派繁忙景象,街道两旁悬挂着写有“历史写在戛纳,戛纳欢迎G20”的牌子,蓝色风信子在候迎远方的贵宾。
这些贵宾不是期待在这里“圆梦”的影坛人士,而是将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G20)的各国领导人。那么,即将于11月3日至4日召开的G20峰会,真的能像大家期待的那样“新世界”展现“新思维”吗?戛纳真能书写新的历史吗?
救欧洲or救美国?
本来,外界普遍以为本次G20戛纳峰会的主题是欧债问题,包括主宾国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领导人都希望通过峰会与其他国家一道探求解决之策。然而,华盛顿那边却传来不和流的声音——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赴戛纳前夕表示,如想救全球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唯一的办法是先令美国经济快速增长。
奥巴马认为,通过欧盟上周的努力,欧洲金融市场的信心已经逐渐恢复,这已为日后解决债务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的经济体,在未来将继续领导全球的经济,只有美国经济更快速地增长,方能有效地推动世界经济重返正轨。
10月29日,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给G20成员领导人发联名信,表达了以“承担共同责任和实现共同目标的精神”来采取共同措施,力求在包括“重建市场信心、实现经济增长、保持金融稳定”等总体目标上达成一致。而奥巴马的行前表态,有可能导致戛纳G20峰会的焦点被发散,与会各国政要将在“先救欧洲还是美国”的“棋局”上纠结,难以下“子”。看来,戛纳峰会为解决欧洲债务问题的努力或许将是“雾里看花”,前景迷茫。
搭救焦灼的欧债危机,欧盟内部倾力了吗?
早前,标普等评级机构一再调低希腊、意大利等国的信用评级,无疑是给“风雨飘摇中”的欧洲迎头一棒,加重了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的担忧情绪,也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一旦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盟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内部消费、投资势必疲软,欧盟内部的压力也将更大。而希腊的财政更是走到难以为继的地步,日前召开的欧盟峰会便成为疏解“无米之炊”困境的盼头。
关键时刻,在欧盟首脑峰会前先期举行的欧元区财长会议在争吵中取得一个共识,即减记50%希腊债券,发放第六笔80亿欧元援助贷款。此番会上,有财长抱怨说:“会议几乎变成了学术论坛,毫无目标的演练”。而法国新任财政部长巴洛因和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在会议上更是火药味十足,在针对“希腊债券重组”问题上相互指责,以致IMF总裁拉加德举起手中的报告,直指巴洛因:“让他闭嘴!”
事实上,之后的欧盟首脑峰会也于10月27日草草收场,峰会的三大核心议题仅达成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杠杆化”这一项,决定把“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提高4倍,至1兆欧元。有观察家认为,这一揽子方案仅能解决燃眉之急,后续关键仍有赖于各方金援。
当下的欧盟内部各国所处境况不一,在搭救焦灼的欧债危机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有放“马后炮”之嫌的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10月31日在《金融时报》上发表了题为“英国为什么拒绝欧元”的文章。而被誉为“欧债危机救生艇”的德国方面,总理默克尔一改以前的冷静和低调,日前就公开警告:“一旦欧元崩溃,欧洲也将崩溃,和平将不会继续。”
而更让人难以预料的事情还接踵而至。对于欧盟出台的一揽子救助方案,希腊国内似乎并不领情——总理帕潘德里欧宣布将进行全民公投。这一消息极大地震撼了美欧国家,令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景又蒙上了浓重阴影。欧元集团主席容克直言,如果希腊公投的结果是“否决援助计划”,则不排除希腊破产的可能。
欧盟内部的分歧和不同步,无疑加重了社会的悲观情绪。英国一名历史学家更是大胆预测,如果债务危机处置不力,欧洲在7年后将“开战”。
那么,当下的欧债危机称得上处于严重困难的关头吗?我们视野所及的欧债局势是否存在过度“焦虑”与“纠结”的心态呢?此外,欧洲领导人是否具备维护欧元区稳定的共同决心呢?寻求妥适拯救解决方案是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欧盟内部谁愿意为解决危机走出最关键、最实在的一步?
说坦白些:在困难面前,欧洲团结了吗?在寻求解困和加紧改革上面,欧洲倾力了吗?
中国是欧洲经济摆脱危机的生命线吗?
戛纳G20峰会即将召开,“向中国求援”成为海内外舆论关注的话题。
美国《纽约时报》:为什么中国要救欧洲?
德国之声网:中国能帮欧洲,但救不了欧洲。
“谁能救助欧洲”?许多媒体把眼光投向中国——一个潜在的欧元救星,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戛纳之行更是备受瞩目。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仅16.5%,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36.2%。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债危机若持续扩大,必然加速欧元对人民币和美元的贬值,对中欧经贸也会造成影响。无论是基于国际责任,还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国都不可能对欧盟当前存在的困难“置若罔闻”,熟视无睹。欧元区债务危机蔓延并恶化对中国无益,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
此前,中国曾在不同场合表态愿意帮助欧洲疏困。当然,中国救助欧洲会从自身的状况出发,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
应当看到,救助欧洲不是买点“欧债”就可以万事大吉的。一方面,“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乃中国的当务之急,有活力、健康稳定发展的中国经济将给欧洲摆脱困境提供更好的信心指引和动力来源。另一方面,中国也在考虑帮助欧洲的途径和方式,比如之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的借用国际货币基金(IMF)渠道伸援欧洲。再者,中国也希望欧洲有关国家凝聚共识,树立坚定维护欧元区稳定的共同决心。
此外,加快中欧双边经济技术方面的投资与合作,增强贸易、旅游等商贸力度也是解决欧洲当前困难的好途径。有数据表明,中国对欧出口商品中,仅有不到1%未被课征反倾销税。“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我们也希望欧盟在降低贸易摩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在高科技、能源合作、投资政策等方面更加有所作为,拆解影响中欧经济发展的障碍篱笆。
仅仅把中国看成欧洲经济摆脱危机的生命线,无疑有无视欧洲自身能力和内在动能之嫌,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种苛求。而且,生生把中国援助欧洲与中国在全球格局中将得到多少战略利益混为一谈,也是对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方针的误读和歧见。
深秋的戛纳,海水蔚蓝、棕榈葱翠,G20峰会马上就要举行了,那里是否依然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呢?为应对欧债危机等问题而提出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抑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过度波动和全球治理”三大议题能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呢?G20戛纳峰会会不会“暗流涌动”,并力难寻,导致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药方”无寻呢?
诸如此类的问号,在考验着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合作决心,也绷紧着整个世界的神经……(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G20戛纳峰会需防焦点转移
G20:“咬着牙”同舟共济
G20峰会干什么?
G20真能熄火货币大战?
解读G20峰会“转正”的意义
G20须重视“货币战争”
奥巴马的G20难题
G20共识:高度期望与审慎布局
从伦敦峰会看G20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