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为何成了财富套现的“狂欢场”?

2010年10月12日 0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房先生
    伴随着热情、热钱、热议,充满着激情、激荡、激辩,创业板即将迎来一周岁“生日”。

    遥想去年,“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在推出之时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领导到亿万股民对之寄予了极大希望。人们都热切盼望,通过降低上市门槛,能够为众多被资金短缺困扰的中小企业打开那扇“玻璃门”,从而创造出一批微软、英特尔、亚马逊式的高科技企业,进而加速我国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演进过程。

    创业板开启之初,它就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上市公司绩优云集、成长潜力备受期待。在它“周岁”生日之际,其队伍已经从最初的28家公司迅速扩展到了120家。根据不完全统计,有752位自然人出现在了这些公司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其中就至少有381位达到上亿元身家,比重占到了一半。

    但是,这一连串“创富传奇”的光环却无法掩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的现状。今年一季报和半年报业绩显示大多数公司增长低于市场预期,并且远低于预期。从横比来看,创业板公司的表现弱于中小板和主板公司;从纵比来看,创业板整体在2009年、2010年一季度、2010年上半年的业绩同比增幅亦呈逐步收窄态势。

    如今,这个曾经让众人充满希望的板块,正被众多高管为了套现而掀集体辞职风潮所冲击。来不及享受上市公司业绩高增长成果的广大股民,眼见高管们前赴后继“胜利大逃亡”,当初的热情已被浇灭,恐怕也没有心思为创业板“庆生”了。

    一年的时间内,创业板就蜕变成为“变脸板”,这显然跟这些上市公司有很大关系。浏览相关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像神州泰岳这样的寄生公司,像爱尔眼科这样公司治理不达标的公司,像瑞普生物这样成长性不够的公司等纷纷混进了创业板,鱼龙混杂的结果就是创业板“高成长”神话的破灭。

    更重要的,面对巨额的超募资金,很多公司很难想到恰当的使用方案,这使得超募资金没有用在主业上,反而让管理层获得资金太容易了。那些持股成本很低的创业板高管们,面对辞职套现就会获得亿万身价的诱惑,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溜之大吉。“创业诚可贵,守业价更高,若为钱财故,两者皆可抛”,这恰恰就是那些高管们心态的真实写照。

    这些情况,想必是创业板设计者当初所没有料到的。在资本的竞争中,鱼龙混杂的公司、缺乏信托责任的高管、尚待完善的规章制度造就了一个个的“创富神话”。而在创业板即将迎来“出生满岁”之际,最让不少原始股东期待的是,一年的限售股解禁期到了,他们终于可以开始抛售所持股份,从纸上富贵变成真正富豪了。

    只不过在“体制性”富豪频现之时,“创业”两个字却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