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是一种“病”

2010年09月28日 06: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子房先生
    不知从何时开始,繁华都市的堵车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病”,京城市民更是深有体会。当一些人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很多人却在堵车的路上没有尽头。历经多年堵车磨难之后,想必很多人对此已习以为常了。但是,9月17日的全城大拥堵却让久“堵”考验的市民措手不及,大呼“吃不消”。

    面对这次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达到创纪录140条的情况,交管部门给出了天气不好、事故多、出行集中、节日临近、新车增多等解释。比如,雨天路滑,车辆行驶相对缓慢,刮蹭事故增多;中秋临近,又逢周末,走亲访友的交通流量激增;新车持续增长,导致市区道路处于超饱和状态等。

    诚然,这些因素无不是堵车的推手,陈词滥调的解释也看似合情合理,但“炒冷饭”的结果,却无法让公众信服。一时间,“堵车”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把脉”过后,每个人都给出了自己的一幅药方。

    应该说,不论是要求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呼吁培养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加强开车人“车德”教育,抑或是调整城市规划,控制人口数量等,这些建议都值得管理部门重视。

    但是,细细品味这些建议,恐怕有似曾相识之感。每回“大堵车”过后,就会掀起一场大讨论,而最后的结果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所以,针对堵车问题,还需要多一点地思考。正所谓,痛则不通,痛则不通。堵车问题恰恰折射出了经济发展之痛。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道路,在享受到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我们也提前面临了困扰发达国家的“城市病”。就如同地基不稳,大厦会时时摇摇欲坠一样,由于城市发展的基础尚显不足,再应对“堵车”这样的问题,就会显得不知所措,或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当下,各行各业都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方面下工夫,城市发展更应如此。对于北京来说,如果没能找准城市定位,一味“贪大求全”,那么城市摊子铺得过大,资源就会更加集中,人口就会越聚越多,城市规划必然跟不上这种发展的需求。堵车这种“病”也将会成为顽疾,久久不能痊愈。

    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著名学者梁思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只可惜我们不喜欢未雨绸缪,如今他的担忧已经成为现实。笔者以为,在继续“治堵”的同时,或许我们更应当思考一下,是否走得有点快了,应该稍微停一停脚步,让灵魂跟上。

(责任编辑:李鹏)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