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提出四条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其中包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等内容。
如果这些措施能够尽早实施,则民间资本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功效将会进一步放大。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有效的对接平台,民间资本往往处于“游资”的尴尬地位。各级政府只重视外资对于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而忽视了民资的贡献价值和力量。对民间资本的潜力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从而削弱了民间资本的竞争力,这源于我们将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作为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其结果是将大量投资、赚钱的机会拱手让给外资,本地民间资本则望洋兴叹。
对民间资本的“偏房”、“边缘化”状态是到该纠正的时候了。民资、国资应该一视同仁,消除歧视。目前,民间资本仍被排除在垄断领域之外,大多聚集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属于产业链条下游。这种现象一方面不利于市场有效竞争,使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致使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这些年,我们看到民间资本一直很活跃,但基本上游走在房地产、煤炭金属采矿业、资本市场等领域。目前过快上涨的房价,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民资大举投入楼市不无关系。实体经济由于缺少民资的“输血”,而变得缺乏活力。这种现状亟需得到改变,也正是政策导向大有可为的地方。资本的本质还是逐利性,如果决策者能够抛出一些诱人的“橄榄枝”,鼓励民资参与回报周期比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行业等,则国内的投资环境必将好转。
扩大民间资本准入范围,给民间资本一个公平的环境,民营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做大做强。打破行业垄断,为的是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公平的起点上竞争,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展开全面的竞争与合作。可以想见,此次为民资的“正名”,将极大地恢复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进一步扩大就业,提高经济效率,为中国经济合理均衡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