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官正同志《民贵泰山——山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与思考》一书,日前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吴官正同志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期间的部分讲话、谈话、文章、书信和批示,其中大多数篇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阅读本书,我们能深切而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份真挚的百姓情怀和人民至上的理念;特别是围绕鲜活生动的改革发展实践所作的前瞻性、创新性探索,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借鉴。
本书贯穿“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主线,具有鲜明生动的教育启示意义。
书名《民贵泰山》兼取了孟子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泰山“五岳独尊”之意,即国家政治以民为本,人民利益重于泰山,人民之尊贵于泰山。这里体现了一种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代价值的深刻政治哲学和执政理念。
儒家认为,“天”意联系并体现或反映着“民”意,故而“天下”又是与“民”和“公”直接同一的,此即《尚书》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亦即孟子所谓“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这些都体现了儒家思想传统中的民本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实现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带有根本意义的转折,创造了全新的政治思想体系。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本书字里行间,既透露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蕴,更充溢着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为民情怀。作者说:“《尚书》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讲:‘民为贵’。清朝郑板桥做潍县县令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封建时代的人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人,难道不应该对人民群众有更加深厚的感情吗?”他鲜明地提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有爱民、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满腔热忱、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事有处办。”他认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邦之命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的所有工作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一切努力也都不能成功。”
作者同时指出,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起码的为政之道,更是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因而,特别强调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这其中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读全书,一个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于人民群众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与热爱,给人以强烈感染。比如,作者始终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在到山东省上任第一天走访省信访局的谈话即本书开篇《重视通过信访渠道察民情解民忧》中,他说:“如果群众把气出到你们身上,心情能够舒畅一些的话,我看你们就作出了贡献。如果有人对不住你们,千万不要怪罪群众,就算是我对不住你们。”在《要公正地对待老百姓》一文中,他说:“我现在处理信访时,总是想到穷人,想到要公正地对待老百姓。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穷人同样意味着背叛。”这些平实的话语,体现着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情真意切。在实际工作部署中,作者对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减轻农民负担、以关爱之心挽救失足少年、城市建设中维护群众利益、推广“民心工程”、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等各项措施的落实,都高度重视、抓得具体实在,体现出对人民幸福和社会公正的高度关注。本书收录的这方面文字、反映的有关工作实践,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教育意义,是一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好教材。
本书反映了山东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段生动实践,其中的一些探索性、前瞻性和创新性思路,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跃,成为我国经济大省之一。吴官正同志在山东工作期间,适逢山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山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他团结带领省委一班人,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措施,提出了一些创新性思路,作出了许多前瞻性思考,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事关全局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同样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照价值。
本书收录的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量篇目,反映了作者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一些深邃思考。比如,在《建设经济强省关键在于转变增长方式》一文中,提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全省经济的整体素质。”在《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等文中,就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在《山区开发要讲求生态效益》、《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解决水资源问题》、《开发保护海洋建设“海上山东”》等文中,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作了有针对性的研究部署;在《研究墨学古为今用》、《做好齐文化旅游开发这篇文章》、《加强“文化纽带”建设先进文化》等文中,就保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作了具体论述;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等文中,对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问题作了阐述;作者还多次对领导干部要了解金融、熟悉金融,用好财税金融手段、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作了强调和提示等。这些重要论述,对于今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语言朴实,内容精要,立意高远,体现了务实求真的个人风格,为切实改进文风,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文本。
本书的大多数篇目都非常简短,没有长篇大论,言语平实简洁,内容具体充实;主要是从一个领导决策者的角度讲观点、讲要求、讲怎么干,针对性、实践性强,在很多问题上入木三分。这种文风的魅力,在于一个“实”字,与作者一贯朴实、求实、唯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脉相通;在于一个“情”字,与作者始终心系群众、视民如伤的浓烈百姓情怀一脉相承。在作者看来,一个党员干部,只有既坚持实事求是,又饱含真情实意,不讲假话、大话,少说空话、套话,多说实话、真心话、管用的话,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才会产生凝聚力、影响力。
本书语言洗练、干净、朴素,言简意赅而又耐人寻味,形成了独特风格,达到了很高境界。作者的文风,反映和体现出重“实”重“情”的思想风格,与其所受到的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修养密不可分。作者深刻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都源自本民族深厚灿烂的文化。有特色有个性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者对文学典籍和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有很深的体认和感悟。比如,在《做好齐文化旅游开发这篇文章》中,他说:“齐文化主要是工商文化,主张发展生产力;鲁文化主要是道德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流。”在《文学艺术要反映时代风貌弘扬民族精神》一文中,作者从不同层面列举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及其主要文化贡献,旁征博引,忽而思接千载,忽而关注现实,文章中饱含着的那份对于包括齐鲁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的深情与自豪感,足以感染每一个读者。从中,我们也能更深地领悟到一种语言美、精神美和人文美。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