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鉴毛寿龙:考核政绩要有多元标准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包心鉴毛寿龙:考核政绩要有多元标准

2010年04月27日 11:21   来源:北京日报   

  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及其行为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很不相适应

  包心鉴: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

  一是游离根本,沉湎于个人得失。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当前,在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问题上,甚至还有很大差距。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仅仅停留在会议中、文件里和口头上,缺乏具体细化的落实措施;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仅仅理解成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没有把以人为本真正贯彻到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道路中去;有的把坚持以人为本仅仅理解成帮助群众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而忽视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和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缺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实关注;更有甚者,置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为了个人荣辱得失而不惜制造虚假政绩。凡此种种,都严重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二是好大喜功,热衷于政绩工程。一个领导者,为政一方,总要有所作为,做出些政绩。但做些政绩不等于搞政绩工程。凡是热衷于搞政绩工程的,无不隐藏着明显的个人利益动机,无不表现出浓重的个人功利色彩;凡是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必然顾此失彼,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甚至为了很快出政绩、见成效而不惜劳民伤财。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决杜绝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行为。

  毛寿龙:由于我国对官员的考核长期以地方经济GDP增长为主的标准,也使得一些地方出现唯GDP增速论干部上下的简单做法。这样造成的不利后果,即是使部分地方领导单纯追求短期经济增长,不顾长远协调发展,对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甚至为了“政绩”不惜损害群众利益,致使一些地方GDP增速虽快,但群众却无法分享发展成果,有的地方还因追求畸形发展背上沉重债务。但目前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改变了,比如说百姓民生、维护稳定、环保等其他一些考核标准也提上了日程。但是从地方来讲,经济发展的问题非常迫切,所以尽管现在“唯政绩观”相比以前是有一定的改观,但是对官员来说,发展的压力还是很大。

  包心鉴:当前政绩观中还有一个问题是以官为本。凡是“官本位”观念严重的人,必然在行动上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在行为结果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愿望根本相悖。“官本位”观念严重的人,不是对人民群众负责而是对上级领导、对少数人负责;不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求发展,而是从谋求个人官职出发来从事工作;不是以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利益作为搞建设谋发展的根本标准,而是以是否得到上级满意、是否有利于个人升迁作为所做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是用人民给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醉心于某些“潜规则”。“官本位”观念及其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远离宗旨、麻木不仁,置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于不顾,甚至走入腐败和犯罪的泥淖。因此说,切实肃清“官本位”观念和体制的影响,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最关键问题。

  上述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其危害甚大,直接影响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因此,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深入地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世界观的改造和政绩观的校正。

  要解决“为谁创造政绩、靠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这个实质问题

  包心鉴:政绩观是指领导干部从事某项工作所特有的动机、目的、方法及其所支配的行为。凡是领导干部都有政绩动机,都需要在任职的区域和时期内创造一定的政绩。不追求政绩的领导干部,那就是执政不作为或行政不作为。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怎样创造政绩?一定的政绩观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突出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及其行为。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创造政绩、造福于人民,还是为个人的利益创造政绩、营造个人资本,是区分正确的政绩观还是错误的政绩观的根本标准。是给人民带来利益、受到人民赞誉,还是给个人带来好处、受到人民批评,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及其行为是否有价值的根本尺度。因此说,端正领导干部的政绩观,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为谁创造政绩、靠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的问题。一个领导干部能否确立正确的政绩观,直接决定着他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自觉地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能否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侯彦方)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