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化的再思考

2010年04月08日 10:19   来源:解放日报   浦家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下一个热议的话题。除了大家提得较多的教师和校长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间定期流动的办法,从根本上说,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得从提高教师水平、搞好教师培训入手。

    为解一时之急,教师流动或许是必要的举措,但是应该看到,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还是一个民办学校并不发达的局面。事实上,现在已经有相当一批父母宁可放弃义务教育,而不惜出高昂的学费把子女送进民办学校。我们需要给予民办教育更大的支持,这是无疑的。但是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民办教育应该怎样恰当把握,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所说的教育均衡化仅仅局限于公办学校,那就可能会酿成民办学校质量更好的局面,这当然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更不能说这种局面就是教育均衡化的成功。

    依靠单纯的教师流动无疑可以缓解一些矛盾,但是“削峰填谷”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切忌用简单的操作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何况,有些学校是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才造成了教风涣散和教学水平低下,当然更不能仅靠教师流动来解决问题了。

    必须看到的是,从根本上说,教育的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在这里我们要区分两种不均衡,一种是在合格标准以上的不均衡(即合格与优秀的差异),另一种是在合格标准以下的不均衡(即合格与不合格的差异)。我们现在要解决的,是在合格标准以下的不均衡,就是要努力提升那些不合格的教育。有人说,当前主要的问题是优质教育缺乏,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合格标准以上,我们应该提倡教育特色,而不能因为提倡均衡化而不支持教育特色。可以说,在优秀层次上的教育均衡,暂时还不是我们的话题。

    又有人说,义务教育就像麦当劳,应该从大城市到边远山村同一个质量。这其实是做不到的。如果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产品,那就是一种太复杂的产品,将其与简单产品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我们所强调的教育均衡,是要杜绝不合格的、误人子弟的教育,但是在合格标准之上,某些学校或某些地区的教育质量高一些,这种情况是永远会有的。关键是我们有责任向全体学生奉献一份合格的、对得起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教育,这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均衡。而按目前的情况,即使在中心城市,也还远不敢说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择校的问题,不但有一个教育标准的问题,而且有一个家长们心目中标准的问题。例如某所学校提倡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尽管按照教育标准衡量是不好的,但是如果它的升学率高,仍然会有一大批家长趋之若鹜。这种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的被歪曲的教育观念,要依靠教育改革多方面的推进,并且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和宣传方能扭转。

    教师的流动,核心是骨干教师的流动。定期轮岗也许不是最好的办法,更应提倡优秀教师在两三所学校同时兼课。应该为教学水平最高的几所中学规定培养骨干教师的指标,把培养出来的教师输送到力量薄弱的学校和地区去。教师水平的提升主要不能依靠脱产进修的办法,而要通过教学实践来进行。这就是说,作为优秀的教师,不但有培养学生的责任,还有培养师资的责任。大城市派教师去边远地区支教,不但要为那些地区培养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教师。

    看来,要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化,还得对教育力量薄弱的学校和地区,一个一个地做调查研究,一个一个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一蹴而就的办法大概是找不到的。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