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0年02月24日 07:56   来源:四川日报   
    2009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下,绵阳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克服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探索出一条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之路。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绵阳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成为重灾区、其中有3个极重灾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689.09亿元。一年多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艰苦重建,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探索出一条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重建,又好又快推进重建工作。灾后恢复重建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促进重建与发展、恢复与提升相统一,在原地起立的同时实现发展起跳,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强化机遇意识,科学把握形势。灾后恢复重建是绵阳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重大机遇。从投资量看,三年重建估算总投资相当于建市以来投资总和的1.5倍。从对口援建看,我市是对口援建省市最多的地区。从各级各方关心支持看,大量中央、省优秀干部来绵阳挂职,各地优秀人才来绵支医、支教、支农,为我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千年不遇的灾难带来这样的机遇,必须用心、用脑、用智慧,把灾后重建机遇转化为推进绵阳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化规划意识,科学统筹布局。把规划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坚持城镇规划、住房规划、产业规划及要素规划相衔接,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惠民生的项目增补进项目库。三是强化项目意识,科学有序实施。四是强化市场意识,科学配置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把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聚集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强劲动能。

    坚持和谐重建,竭力改善民生。救灾就是救民,重建就是为民。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最大成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不断改善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优先推进民生工程重建。坚持把城乡居民住房、学校、医疗卫生设施、民政福利设施等“雪中送炭”的民生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把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盼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二是全力攻坚克难。运用逆向思维,采取倒逼机制,从薄弱环节入手,将工作重心向矛盾最集中、诉求最急迫的板房社区、极重灾区、偏远山区延伸,确保灾区困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医疗。三是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加强精神家园建设,成立地震灾区精神家园建设协调小组,完善市、县、乡、村心理服务网络。四是切实维护灾区大局稳定,主动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

    坚持务实重建,努力提升重建实效。重建工作的进度和质量,事实最有说服力,群众最有发言权,历史最有公正性。用求实务实责实的办法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确保胜利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一是在重建项目建设上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划适度超前,建设分步实施,不搞贪大求洋的形象工程,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严把工程质量关,做到施工建设服从规划、时间进度服从质量、资金投向服从效益。二是在统筹整合重建资源上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全面梳理重建项目及资金,统筹市、县重建要素资源,构建统筹型捆绑式投入机制,做到重点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重建资源的最大效益。三是在加快产业重建上坚持以工业强市为主导,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强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四是在推进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转变上,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和港澳的协作配合,促进对口援建项目加快实施。争取援建省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训等“软件”上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变“输血”为“造血”,变单方受益为互惠互利,促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坚持艰苦重建,充分激发自强不息的信心。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之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强大合力。一是艰苦奋斗。坚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资金投向和投资规模,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二是自力更生。充分发挥灾区人民群众在重建家园中的主体作用,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重建美好家园。三是公开透明。强化对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制度监管,加强跟踪审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工程建好、干部不倒、群众说好。

    一年来灾后恢复重建的生动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灾区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指导方针。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把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上来,更好更快地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作者系中共绵阳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