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点热评 > 正文
中经搜索

11月24日:T3屋顶被掀,难道总让大风演质检局长?

2011年11月24日 14: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闻背景:

    11月22日,北京遭遇大风天气,首都机场T3航站楼D区屋顶局部被强风吹开,机场方面称事故未对机场安全运营造成影响。据悉,T3航站楼金属板去年12月曾被风掀开,而首都机场扩建指挥部相关责任人此前曾表示,T3可抗12级大风。

 



    钱江晚报:吹啊吹,吹破了“牛皮”

 

    有趣的是,这次,好像没什么当家人再敢站出来“拍胸脯”了。因为,牛皮吹破了。因为,这与那段至理名言“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没什么区别。如今,这样的“国病”患得不轻——在没有出现事故之前总是鼓吹,一旦发生类似事件,总是”众口一词”——质量没问题,一味地推卸责任。为什么不查一查,质量问题到底是出在设计上还是施工上?抑或是其他问题。

    广州日报:真巧,一年内两遇“百年一遇”

 

    我们这些迅速崛起的标志性建筑,真的都“世界第一”了吗?施工时真的没有偷工减料吗?质量和安全系数真的值得我们高枕无忧吗?设计和建设过程真的没有值得我们反思和弥补之处吗……那些感觉良好的“浮夸”者,还要经历多少次强风,才会被吹醒呢?

    华西都市报:莫总让大风来给建筑质量揭丑


    去年和今年这两场大风,掀开了T3航站楼的屋顶,也揭开了其作为大型公共建筑在质量保障方面有所缺失的一角。暴露的问题,恐怕也不仅是建筑工程质量这么简单。相关部门对业已显露的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而必须建立健全建筑质量安全监管机制,逐一审视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者、施工者、监管者,让有关责任方为建筑质量风险付出应有的代价。非如此,不足以惩前毖后。

    沈阳晚报:别让大风白当一次质监局长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要让这样的标语口号真正从墙壁上走下来,高悬在监管者的头顶上,走入到工程建设的每一道工序中,就必须建立质量事故问责机制,展开严厉的事故责任追究,不能白倒了一座豆腐渣,也不能让大风白当了一次“质量监督局长”。

    CE编后语:

    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屋顶又被掀了!是该指责大风“不识抬举”总来捣乱呢,还是该埋怨人们“不思进取”总把质量抛诸脑后呢?这些年,不断听到有些人抱怨风劲、雷强、雨大等,似乎楼塌了、车摔了、桥坏了都该怨大自然不按常理出牌,就想问一句,难道物体设计之初就是为了给大自然当玩具的?还真应该感谢大自然的“独特演出”,正因此揭开了物体华丽外表下的丑陋。但若人们不痛定思痛,即使再华美的物体也难逃大自然的“捉弄”,回过头来受损失的还是人们辛苦挣取的财产。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