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例
2010年08月16日 13:58   来源:人民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实践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都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先后在20世纪的50-70年代,韩国、巴西等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步入现代农业的行列。在现代农业国家,其产业结构是:种植业的主导产业是人工牧草,畜牧业的主导产业是奶牛业,农业的主导产业是畜牧业,而以畜牧业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植物通过生物加工变为动物产品后,再进入食品加工业,拉长了生物链和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和就业机会,构成现代农业的一大特点。

  现代农业国家通过上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农业劳动力转移就是资本替代劳动,其过程主要体现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农业人均固定资产超过工业;土地规模经营;农产品主要为了销售,而且销售的是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加工的产品,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加销一体化。

  在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体分四步:

  第一步是农业内部的转移。首先改变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把大量搞种植业的农民,尤其是种粮食的农民转移出来,去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发展养牛业。这样,一是可以实现谷物的规模经营,以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二是实行以奶牛为主的多种经营,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资本收益率。

  第二步是向农村的食品工业、建筑业和其他第三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大都建立在农村,构成了乡镇企业的主体,无论是乳品业,还是屠宰和肉类加工业,都建立在原料产地,就地吸收农业劳动力。食品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农业基础设施、乡村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样小城镇也就发展起来了。

  第三步是进城,向工业和城市第三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大都是在这一步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工业化浪潮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自发地转向非农产业。

  第四步是回流,回到农村的食品工业、建筑业和由此引起的银行、交通、电讯、学校、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吸引劳动力从城市向农村回流。

  目前世界公认的现代农业标准主要有两个: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农业中间消费(投入物)占农业净产值的比重上升到40%以上。用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至于农民增收和充分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在种植业结构中,饲料作物的不足,特别是蛋白饲料的紧缺,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产前领域和产后领域相对滞后、薄弱,尤其是食品加工业和农业市场体系不发达。从而导致农业比较利益差,农民收入低,农业劳动力充分就业难。可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十分重要和紧迫。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