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采砂 今日治砂”教训深刻

2010年08月03日 14:17   来源:南海网   侯文学

  从2009年7月起,面对马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现实,北京市下属的涿州市掀起“治砂风暴”,对河道采砂企业全面整顿。而部分砂石厂老板称,他们是当年涿州政府招商来的企业,与当地签有承包协议,“这种出尔反尔的行政方式,有何公信力可谈?”(见2010年8月2日《新京报》)涿州市这种“昔日招商采砂今日毁约治砂”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拒马河流经河北和北京,是涿州的主要行洪河道。2001年起,涿州欲打造“京津砂石供应基地”,大力招商,诸多采砂企业涌入。许多企业“先上车、后买票”,在政府默许下无证开采。采砂企业十年的乱挖滥采,使拒马河濒临砂石资源枯竭的境地,河道千疮百孔。采砂导致河床下降、河势不稳,行洪基本能力丧失,一旦发生洪水,涿州60万人的生命财产将无法得到保障。无序采砂,还致使道路遭到破坏,地下水沉降,耕地日渐沙化,河道里树木难以成活,而日夜轰鸣的机器噪音和到处飞扬的尘土,造成了严重的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正是由于环境灾难的不断显现,才致使涿州以“壮士断臂”的决心掀起了“治砂风暴”。然而,政府不得不为此付出失信的代价。

  涿州出现“昔日招商采砂今日毁约治砂”尴尬局面,教训和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环境意识几近空白。改革开放以后,整个中国成为一个巨大建筑工地,京津也不例外,这无疑需要包括砂石在内的大量建筑材料。拒马河作为多年干涸的河流,在河床采砂未尝不可,但只能作为河道顺畅、清淤防洪的一个辅助行为,在经过环境评估、确保生态不受破坏前提下进行有序开采。显然,当时的决策者没有这种环保意识。其次是,靠拍脑门盲目决策。河道采砂本就不应作为一个产业大力发展,而当时涿州的主要领导在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的情况下,一拍脑门,就提出了“打造京津砂石料供应基地”口号,这既反映了决策者的无知,也说明盲目决策的危害性。事实证明,打造的“砂石料供应基地”并未达到应有目的,涿州每年税收只有9万元、修路就花了4000多万说明,政府做了一个赔本买卖,钱都让砂石老板赚去了。第三是,在监管上有失职守。由于当时的涿州市主要领导把大力发展采砂业作为骄傲的政绩和“政治任务”,面对无序采砂,环保、水利等监管执法部门也就统统失语了。2005年,河北省水利厅大清河水务管理处副处长严增才到涿州考察拒马河,曾要求水利部门必须停止无序采砂,但当地的水利局负责人无奈地说“这是市领导大力举荐的招商引资项目”。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眼生态文明,坚持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显然,涿州市“昔日招商采砂今日毁约治砂”,交出的学费太昂贵了。他们的教训,值得各地汲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