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理论前沿 > 正文
中经搜索

干部知识转型决定转方式的作为

2010年07月25日 10:34   来源:南方日报   陈云贤
    推动干部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经验型向创新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领导干部带头学深一点、学透一点,才会在实际工作中,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在瞬息万变中抢抓到新的机遇,引领产业和科技的发展潮流。

    当前,佛山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重要阶段,走“四化融合”道路,打造“智慧佛山”,成为佛山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要转型,干部要先转型。塑造一支善于学习、精于实干、勇于创新、务求高效的干部队伍,既是现阶段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佛山乘势而上、率先走出一条成功转型道路的重要保证。

    以善于学习为迫切需要

    加快干部知识转型,推动干部知识结构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经验型向创新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决定着我们的干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当中能否有所作为。

    突出学习的重点。结合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围绕“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目标,就加快推进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民生社会事业、推进改革创新等涉及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重点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相融合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全市广大干部对“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具体路径和最终落脚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更好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管理方式的转变、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

    创新学习的方式。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加强和改进各级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的学习,选派干部到国内外培训。领导干部带头学深一点、学透一点,才会在实际工作中,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在瞬息万变中抢抓到新的机遇,引领产业和科技的发展潮流。

    重视学习的成效。检验学习的效果,要看是否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能力、解决了问题、推动了工作。要把学习的成果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去评判,对干部学以致用的情况进行考察,把“会不会转”的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依据。让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实干有为的干部上,让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一味守摊的干部让,让不学无术、只说不干、敷衍了事的干部下,从用人导向上体现知识转型、能力提升的新要求。

    以真抓实干为重要导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从佛山实际出发,创新转型思路,找出正确的转轨路径。这种转变不能只局限在经济发展上,也要体现在城市的提升上、文化的发展上、社会的管理上以及民生社会事业的促进上。通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以信息化提升城市化,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以信息化加快国际化,提高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把佛山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发达、社会管理睿智、市民生活智能和环境优美和谐的智慧城市。全面落实“三着力一推进”,是我们当前真抓实干、实现“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的重中之重。

    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相联系的现代服务业和外包服务业,将服务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不断引领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主攻光电产业、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到2012年这三大新兴产业规模均超过1000亿;重点培育新医药、环保、电动汽车产业。

    以自主创新引领民营经济的新发展。着力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实施农村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城市公共服务覆盖农村、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三个路径,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进以改革促发展,力争在全省率先构建起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体制新机制。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五个区的大部制改革要在6月底完成,全市33个镇街全面推进简政强镇事权改革要在9月底前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在今年底完成。通过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以开拓创新为根本动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加需要佛山的干部增强改革的意识,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思维方式决定发展路径。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我们要自觉从传统的思维定势和发展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加快确立现代思维方式。

    首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处理转型发展的问题上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其次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运用市场的办法,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第三要善于用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来谋划未来,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理念引领新一轮发展,抢占产业发展高地,构筑新兴产业人才基地,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领跑者。第四要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每一场战役,继续领跑珠三角、领跑广东。

    以高效服务为始终追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办法是统筹兼顾。各级领导干部要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复杂局面,以及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迅猛发展的势头,及时转变领导方式,提高处理转型发展全局的统筹协调能力。通过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咨询评估等制度,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把握大方向,各项决策都能符合大趋势,各项措施都能扎实有效。

    正确的路径确定以后,干部的执行力就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不仅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干部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提升干部执行力,既要通过加强学习、实践锻炼来提高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也要通过转变作风、端正态度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以集体的智慧、团队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铁的纪律,确保每一个目标、每一项任务圆满完成。

    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离不开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决策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都要通过强化监督力来推动。因此,我们要建立落实“三着力一推进”的监督机制,成立以纪检、监察为主导的监督专责组,制定问责办法,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民生社会事业等各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要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全程的检查督促,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及相关领导进行问责,确保我们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服务高效。

    作者系中共佛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2011年03月25日
  • ·如何看待发展不平衡问题    2011年02月25日
  •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2011年02月22日
  • ·商务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2011年02月22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