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离世界城市还有多远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北京离世界城市还有多远

2010年06月12日 14:37   来源:北京日报   傅 华

  要动态地理解世界城市

  李国平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世界城市的理解开始由静态转向动态。泰勒(Taylor)强调基于“过程”而非“地方”来理解世界城市,提出“世界城市网络”的概念。世界城市不再被静态地理解为控制中心,而是理解为网络化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它打破了基于等级体系的世界城市观念,认为世界城市并不必然存在等级体系。另一方面,世界城市网络从本质上认同所有城市都受全球化、网络化的影响,都有潜力整合进入全球网络,并不存在那些“独一无二”的城市。世界城市被看作是彼此连接的网络体系中的“全球服务中心”,可以使用全球生产服务(包括金融、保险、会计、广告、法律、咨询等)企业办公机构的全球网络来描画世界城市网络。

  然而,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对世界城市的理解都要有一个区域的视角。受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影响,全球城市化发展表现出新的特征,即城市发展的区域化。一方面城市的地域扩张不断向郊区扩散和再集中,形成多中心的区域城市形态;另一方面,在区域范围内,城镇群体化发展并形成由多个核心城市组成的连续城市化区域,即大都市区(带)或大都市圈。从区域层面来看,现有的世界城市,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东京,其发展都有一个支撑其发挥控制职能的高度发达的城市区域。纽约在全球经济的控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美国东海岸大都市带的强大支撑,而东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则主要来源于东京大都市圈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经济带的强大经济基础。甚至一些世界城市(比如荷兰兰斯塔德)的发展表明,世界城市的职能往往并非集中在一个重要的城市,而是在区域的核心城市间分散融合,形成高度整合、一体化的区域体系。由此看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先是建设世界城市区域,必须是以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优势互补为基础,必须依赖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整体发展。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空间模式:在市域层面为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在区域层面为构建区域城市网络。所谓网络化大都市是一个以有形和虚拟的网络为支撑,具有多中心、多节点的城市区域。各个中心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彼此既竞争又合作,具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且平等地分享和参与地方网络,同时又与全球城市网络相连接。在区域层面要依托京津冀地区,构建区域城市网络,以连接世界城市网络。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需要从更广大的区域范围出发考虑构建一个区域网络。北京要成为世界网络中的高层次节点,就离不开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