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充实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2010年05月10日 08:02   来源:北京日报   刘振刚

  近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世界城市是产业高端化、经济智能化、创新活跃的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集中体现。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对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首都知识产权事业如何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来谋划布局和实现新的跨越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实“发展知识产权产业”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这两个概念。

  其一,“发展知识产权产业”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是首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由于首都创新资源丰富、高品质人才密集与土地等资源环境瓶颈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首都既不具备国内其他城市低成本竞争和发展制造业的优势,技术实力及其产业品质又与发达国家尚有一段距离。首都的发展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在高成本的经济结构下,首都解决两难境地要从以土地、资本等有形资产为发展原动力的产业社会,转向以基于信息、知识、技术、品牌、设计等无形资产为发展原动力的知识社会,必须向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新经济结构转型,积极发展以知识产权为依托的高附加值产业——“知识产权产业”和“知识产权服务业”。

  其二,“发展知识产权产业”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是首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现实需要。联合国工业组织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人均GDP3400美元是一个分界点,人均GDP3400美元以下,专利产出和GDP无明显的相关性,人均GDP3400美元以上,专利产出和GDP呈明显的正相关性。2009年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大关。这意味着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城市发展将由资源、资本驱动转为知识和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产业,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将日显突出和至为迫切。

  其三,“发展知识产权产业”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是首都建设世界城市重要内涵。活跃的国际贸易是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等世界城市重要表征。发展到现在形成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三足鼎立之势。北京在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建设世界城市,应当建立在三类贸易基础上,特别是知识产权贸易。发达的知识产权贸易需要雄厚的知识产权产业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包括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知识产权信息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业、知识产权金融业和知识产权咨询业等,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过程。因此,形成发达的知识产权产业,完备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实这两个概念,要以政策布局为基本结构,以政府主导为基本牵引,以社会互动为基本特征,大力实施“首都知识产权126工程”,努力实现首都知识产权工作由事后管理向事前指导转变,外在式向融入式转变,由一般性行政工作向专业性行政工作转变。

  (作者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局)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