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公开”方能纾解“提拔门”质疑

2011年02月17日 13: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堂吉伟德

  网友“鬼文子”在华声论坛辣眼时评栏目发帖称,1986年出生的女孩王圣淇,2008年开始工作,2010年7月便被提拔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此事引发网友种种猜测,有言论称,王圣淇之所以提拔如此之快,与其父是辽宁某市市长不无关系。(2月16日《华声在线》)

  重庆永川“80后局长”余波未了,辽宁石大“80后副院长”上演传奇,在领导“破格提拔”之上,一再突破年龄界限和受众心理。既然是“破格提拔”,无论多么年轻都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凭什么破格,为什么破格,却鲜有解释。套用一句歌词,“优秀的人那么多,为什么破格却是这一个?”

  按说破格提拔已成常态,公众对此也习以为常,但“副院长”的破格依然受到质疑和热议,固有其理由和依据:一是24岁的副处级“副院长”已经是硕士文凭,那么她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的小学呢?为什么在资料公示上不能更加详细呢?二是被提拔者从年初调动时到年中提拔,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又如何在这期间,检验出“能力超强”的呢?且不说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规定,破格有一定的限度和条件,就从新人熟悉岗位的时间而言,半年时间也不足以证明“能力强”。三是面对其父是市长的猜测,相关人员的模糊态度,传递的信息更耐人寻味。

  程序合理并不并不代表结果合理,关键还在过程中体现公开性,让一切程序都归于公众视野之中,接受可预见的监督和判断。从制度和程序上讲,破格提拔本属题中之义,但“破格”是非常规路径而非常规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就应当坚持慎重和公开原则,否则“破格”就会异化成“特权”,甚至成为违规的借口和理由。在为结果服务的“潜规则”之下,一切“程序合理”都不过是浮云。

  从“烟草裙带”、“萝卜招聘”到“量身定做”等等事例,各种社会不公现象,加剧了公众神经的敏感。而事实证明,每一次“程序合规”的人事任用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要么“拼爹拼妈”,要么“权力影射”,要么“门阀制度”等等。造成“提拔门”频频受疑的主因,还在于任免权和监督权脱节——拥有监督权的社会公众,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其固有的权利被无形剥夺。“遇官则疑”的背后,既是源于对权力运行的长期不信任,也是对自我监督权保护的一种条件反射,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天然渴求。

  “破格提拔”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藏着掖着”的破格和违规的破格。要纾解权力运行的“民意危机”,取得群众信任,关键和出路依然在于公开透明,“创造条件接受群众监督”。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