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给力”见诸党报头条体现亲民文风

2010年11月12日 08:05   来源:燕赵晚报   苑广阔

  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给力”的意思是“牛”“带劲”,也可做动词用,类似“给予力量”“发力”。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为《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文章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如此“潮”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的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给力”。(11月11日《华西都市报》)

  一句八个字的文章标题,竟然引起全国网友的围观和热议,细究其因,一是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人民日报》代表党和国家的一张面孔,严肃严谨是它一贯的作风,现在使用网络热词,实在难得;二是“给力”这个词语本身完全来源于网络,应用于网络,被刊登在“中国第一大报”的头版头条,确实罕见。

  但是,“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带给公众的除了惊奇,更多的还是惊喜,尤其是对广大网民来说,也算是很有标志意义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把这件事放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把它和时代发展、社会变革结合起来观察,其实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作为党的喉舌,国家的面孔,《人民日报》当然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是这并不是说它在自身的文风上就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与兴盛,网络的影响与日俱增,网民的力量再也无法让任何人轻视。那么,作为“中国第一大报”,主动关注网络,亲近网民,与时俱进,应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网络无处不在,网民数量已达数亿人的前提下,如果媒体丝毫不理会网民的阅读习惯,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也无法发挥自己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功能。

  党和国家领导人常强调必须亲民爱民,要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这其中就包括使用人民群众的方式,说人民群众说的话。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就谈到了文风改进的问题。他认为应该摒弃过去文章长、假、空的做法,提倡短、实、新的文风。其中“新”的一点就是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要多说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给力”一词在标题中的运用,正好体现了“新”的风格。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媒体都应该用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发挥自己宣传报道,舆论监督的功能,这既是百姓的需要,更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给力”受到网民热捧,媒体受到网民空前关注,就是最好的证明。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