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日举办的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杨玉良批评现在的学生急功近利,总希望找秘诀、走捷径,而老师“四处吃请,夸夸其谈”。(9月20日《人民日报》)
在大学精神失落的今天,生活在急功近利的大学里,学生要想不走捷径,大学教师不“四处吃请,夸夸其谈”,其实也难。既然大学里存在捷径,既然不四处吃请寸步难行,学生、教师们又怎能无动于衷呢?
世界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8月4日下午在山东大学所作学术演讲中表示,培养一个理论数学家或理论物理学家,每年只需要10-20万元人民币。他说,“一个教授年薪10-20万,培养1000个教授的花费跟中国所有高校校长‘请客吃饭’的钱加起来差不多。”校长的请客吃饭要花去这么多钱,然而,要让校长拿出这些钱来“培养”教授恐怕未必愿意。校长为何要花巨资请客吃饭,请的又是些什么人?在今天吃饭就是工作的语境下,校长请客吃饭,恐怕是官场需要,想要办事,不请客吃饭几乎是不可能的。请客吃饭,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大学校长推脱不掉的一项任务,那么大学校长四处吃请、请吃,又算不算急功近利呢?
大学校长如此,大学里的大小领导何尝不是如此?在大学行政化的当下,学术早就和官位挂钩了,在许多项目里,没有官帽,是很难办成事的。大学教师想要“出人投地”,能不四处请吃吗?
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大学生还能心平静气地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吗?前不久,有报道说,一位博士生要想如期毕业,得送给导师十万元,而导师成为“老板”的称呼就是将教育功利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对于大学教育的功利化特色,仅靠大学校长的泛泛批评,或者“专家”偶然披露一下,其实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大学校长照样请客吃饭,大学教授照样“走穴”赚钱,大学生还得急功近利。一切依然。只是,大学精神会束之高阁,直至羞于谈起。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