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飞行安全不能存侥幸

2010年08月29日 08:56   来源:京华时报    范正伟

  一起重大的飞行事故背后,通常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还有1000个事故隐患。此次空难,是否也有一些征兆、苗头和隐患是本可以避免的呢?

  仅仅一瞬间,42条鲜活生命骤然逝去,再次唤醒我们对空难的痛苦记忆。

  24日晚,河南航空公司在执行哈尔滨飞往伊春航班任务时失事。我们为机场遇难的42名同胞默哀,也为正在接受救治的幸存者祈祷。

  2012天,这是自2004年11月21日包头空难至今,中国民航所保持的安全纪录,在世界上亦属少有。8月24日的夜晚,终结了这个纪录。

  在民航业内,一直有“黑色十分钟”的说法,指飞机起飞后3分钟和降落前7分钟,是最为危险的阶段,约有60%以上事故发生在这个时间。8月24日发生在“黑色十分钟”的空难,到底为何坠毁,目前尚无确切结论。据报道,失事飞机的舱音记录器及黑匣子均已找到,相信原因的查明也只是时间问题。

  有些因素却是显而易见的:飞机失事发生在夜间,现场有浓雾,能见度不到300米。飞行实践证明,约有20%的飞行事故与气象有关。其中,雾、霾、低云、雷暴、雷雨、积冰、风切变、低能见度等对飞行影响最大,被称为“魔鬼天气”。伊春空难,不幸又为这一经验作了悲凉的注脚。

  据报道,伊春林都机场地处山谷交会漫滩处,夜航条件比较复杂。对此,南航黑龙江分公司运行安全技术部曾明确指出:“伊春机场原则上不飞夜航。”尽管失事飞机属于河南航空公司,但面对同样的机场,是什么让该公司能够突破这个原则,飞这样的航班、航线?

  尽管老生常谈,面对沉重的安全事故,我们还是不得不一再提起航空业内的“海恩法则”:一起重大的飞行事故背后,通常有29个事故征兆,每个征兆背后有300个事故苗头,每个苗头背后还有1000个事故隐患。此次空难,是否也有一些征兆、苗头和隐患是本可以避免的呢?

  空难的发生凸显了某些漏洞。而漏洞的弥补,不仅仅是多建几个机场、买几架好客机就可以弥补的。近年来几成“惯例”的航班晚点延误,更是说明硬件的先进不能代替软件的完善。此次空难后,善后和责任的追究已经展开;我们同时希望,整个民航系统的安全大检查,能够认真消除安全隐患、全力确保航空安全。

(责任编辑:李鹏)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