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止家长偷看孩子隐私值得赞许

2010年07月25日 06:36   来源:红网   高福生
    为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一些家长背着孩子偷看他们的日记和QQ聊天记录。今后,这些表面上看是“为孩子好”的行为将被禁止。7月23日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拆或查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该《条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7月24日《重庆晚报》)

    有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真真正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断发现孩子的不足与缺点,并及时帮助孩子纠正,让孩子在自己的关心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本无可非议的。问题是,部分家长在“爱护”孩子上操之过急、过度,围绕孩子做了一些他们认为“必须做”的事情,比如偷看日记、偷听电话、偷看短信、查看聊天记录、私拆信件……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放心。

    大凡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隐私。专家认为,隐私具有相对性,自己的私事对一些人是隐私,对另一些人可能不是。隐私可以转化,不信任你时是隐私,信任你了就不是隐私。于孩子而言,别看他们小,照样有自己的隐私,需要父母的尊重。比如QQ聊天记录、手机短信内容、电子邮件、日记内容等等,在很多时候就属于“不宜公开”、只想“专有”之类。对此,家长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就非得什么都要透明见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们希望拥有一份“不宜公开”的隐私或秘密,甚至处处“设防”,比如采取各种方法提防家长查看手机,给日记本加锁,设置QQ密码,及时删除手机短信等,其实是独立意识、自尊意识、安全意识增强的表现,是少男少女们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前奏曲。家长们不分青红皂白,强行“查看”或“偷窥”,只会造成孩子对人性的敏感,排挤周围人,情绪上产生波动。这样下去,孩子心灵的大门或许就会从此对父母紧闭。家长用心良苦,结果却适得其反。

    继湖北、上海、天津等地之后,重庆高调通过立法来禁止家长偷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和手机短信等,使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个性的张扬再度得到了空前强化,顺应了孩子们渴望保护隐私的诉求,体现了平等和尊重。尽管在实践操作中尚有一定的难度,但我想立法的初衷并不是真要父母与孩子“对簿公堂”,而是敦促家长们莫以爱护之名伤害孩子。因为,只要家长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地爱孩子”,孩子才不会与家长玩捉迷藏游戏来保护自己的小秘密。

    孩子隐私,非请莫入。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建立在互相理解与尊重基础上沟通,在家庭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作为父母,关心孩子可以有很多方式,并不一定要以窥探孩子隐私、牺牲孩子隐私为代价,而应该把孩子当大人、当朋友,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通过平等对话,交流情感,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把内心的秘密告诉大人。如此,才能让孩子在跨过青春期的一道道坎后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