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以体面劳动

2010年07月12日 06:36   来源:人民日报   林燕玲
    在国际上,“体面劳动”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末。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1999年在第八十七届国际劳工大会上作了题为《体面劳动》的报告,提出给人人以“体面劳动”,将核心劳工标准及恰当的报酬、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融入其中。报告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给经济以“人道的面孔”。因此,“国际劳工组织当前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男女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

    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并非偶然。上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经济全球化在促进资本全球流动、技术进步并给人们带来多样化生活选择的同时,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表现为缺乏充足的就业机会、不完善的社会保护、工作中被剥夺的权利以及社会对话的不足,等等。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各国反对全球化的社会运动也一浪高过一浪。1999年底发生在美国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4万多名抗议者同警察发生正面冲突,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也草草收场。此后,哪里举行事关国际经济贸易的峰会,哪里就会发生反全球化运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造成世界贸易中的“不公平竞争”,因此提出“社会条款”,主张在贸易与投资协议里写入关于保护人权、劳工权利和环境等问题的专门条款,违反条款的缔约方将面临贸易制裁。但是,这种方案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索马维亚曾言,“我们必须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能接受的方式,继续追寻将社会最低标准置入全球经济的目标”。

    如果说“社会条款”强调的是对工人基本权利的保护,那么“体面劳动”则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各国劳动者的普遍需求。也就是说,“体面劳动”既包含了就业、社会保护和有尊严的劳动等主要目标,也包含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不可少的工会权利和社会对话等基本手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体面劳动”对消除贫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平等、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的大力推动下,许多国家纷纷出台并实施各自的体面劳动国家行动计划。

    “体面劳动”正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体面劳动”作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社会政策目标,已经越来越深地嵌入到全球治理之中。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