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名叫《光明咒——蚁族传奇》的网络小说引发网友的热烈追捧。该书作者是80后蚁族,他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刻画了一个真实的蚁族群体,文中人物的一些经典语录,更是引发80后蚁族群体的感同身受。(6月28日《华西都市报》)
从唱哭全国政协委员的《蚁族之歌》,到感动“80后”网友的《蚁族传奇》,网络江湖往往不乏“蚁族”的传说,现实世界却总有他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应该说,“蚁族”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空前关注,可是热议之后,他们的处境依然难掩尴尬,甚至更为悲凉。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指出,目前,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蚁族”就有10万人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据初步分析,全国“蚁族”人数将在百万人以上。从发现“蚁族问题”至今,也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蚁族”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忖的问题。
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在连篇累牍的媒体报道后,“蚁族问题”的确受到政府层面的关注。可是百万“蚁族”大军的命运单有关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质性的社会引导与政策倾斜,“蚁族”的前途命运仍然会是一个“光明咒”。
无论是“着力缩小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差距,对二、三线城市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还是 “建立健全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较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工资”,抑或是“重视职业技能与创业就业教育,并加强廉租房建设”,如此云云。这些解决“蚁族问题”的建设性措施在纸上的讨论进入白热化,但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现实中鲜有相关的改革动作。美丽停留在纸上,迷茫却依旧在“蚁族”身上延续。
种种现实也告诉我们,“蚁族”现象所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已不容再逃避和拖延。而从社会管理者的层面来说,要尽早解决“蚁族问题”就必需先摒弃“鸵鸟思维”,以责任的名义面对现实的挑战,通过社会扶持和政策引导让大学毕业生真正走出“蚁族部落”。毕竟,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关注的目光和同情的泪水。(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络评论员)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