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奇才”的借鉴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0年06月25日 11:08   来源:红网   王子明
    日前,有媒体爆出,今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了一位“古文奇才”。究竟是怎样一篇雄文,还没有看到,只是听说,通篇文言,且有大把古字,古汉语专家用了一夜才整篇“翻译”出来,并赞这位考生修养之深,“直接读个古文献硕士都没问题”。

    还有几天,高考分数就要公布了,随之则莫过于对高考状元的寻访。而今年,这位“古文奇才”的出现,从新闻的角度来讲,无疑要比那些年复一年、大同小异的状元报道,更有价值。而对现实来讲,我认为,如果那文章真有这么好的话,这位奇才比状元们,对后辈考生更具借鉴意义。

    一个细节是,当阅卷老师看到这份作文时,先是列入“怀疑卷”,也就是说,倘若不是那位古汉语专家如此谦逊,而是摆出一幅权威样子来,将自己难以看懂的文章列为胡言,恐怕,这份作文就可能被归为零分了。也就是说,这位考生,似乎更多是以一种冒险甚至游戏的心态来应对这场“人生大战”的。

    在当下高考越来越“非常态”,而“以平常心面对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时,这位考生以自己的行为做出了一个榜样。

    另一个借鉴意义则在于,当绝多考生都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一台运行精良的“考试机器”时,他却独自钻研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且,这兴趣,还是当下再冷不过的古汉语。知名媒体人梁文道曾说,他“梦想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对他说,他在研究香港的蝴蝶。人们把追求知识当作嗜好,没有特别的理由,只为‘好玩’、‘过瘾’”;如果遇到这位年轻人,梁先生当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之感了吧?

    从这个角度讲,我说这位考生的借鉴意义,不是指他的古文造诣,而是:在高考之前,你也可以自由地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最后,多说一句,建议这位“古文奇才”就不要读大学了,即便那位古汉语专家说他“直接读个古文献硕士都没问题”。因为,进了大学,当面对如高考一般的量化学术考核机制,难以保证,他的那种禀赋不被磨灭掉——就由着他在正规教育体制外,自由地研究他的古汉语,并祝愿进而续写一个不上大学也成才的奇迹吧!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