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2.5%的居民认为当前的房价水平“过高,难以接受”。据悉,这一比例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逐季攀升,至本季再创新高。(6月18日《新快报》)
“难以承受”的比例逐季攀升,反映的是房价在逐季攀升。72.5%的比例很高了,然而我认为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的,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居民都有存款,都是储户,而越没有存款的居民对高房价越不能承受,这部分人不在央行问卷之列;第二,有房族中,既有投机客也有房奴,而房奴们的房子肯定是倾其所有且负债累累的,这部分人即便住进了房子也不能说对高房价就能够承受,但已经住进了房子的人是绝不希望房价回落的,那样他们的月供就是吃亏的,房产就有可能变成负资产,他们一边处于拼命挣扎中,一边希望房价继续走高使房产增值,那么这部分人在问卷调查中就未必会在“过高,难以承受”这一栏上打勾。
房产越多的人,包括投资投机的购房者,他们都不会在这一栏上打勾,因为他们都希望房价越高越好。那么,“72.5%的居民”,基本属于上述三类人群以外的人们。梳理一下我们会发现,“72.5%的居民”应该属于在银行存款的居民总数的比例;而现在没有买房或无力买房的人中,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承受的比例,绝对要大大高于这个比例,保守地估计,也应该在九成以上们甚至更多。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是,房价逐季看涨的形势以及“将长期上涨”的预期下,有能力买房的,谁会不买呢?
我的分析若不是十分离谱,那么如果无房者中九成以上的居民难以承受、无力买房,这个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赖以安定的最基础因素,自古以来都是“安居乐业”,悠悠万事,“安居”为大;抛开“安居”来谈什么“经济拉动”、“支柱产业”、“地方财政”、“官员政绩”……这些东西显然就成了无本之木,这些“木”注定难以立久,迟早是要生变的。
72.5%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承受”,这个比例本身就已经够高,足以说明问题了,本无需分析这个数字是否保守,或是无房者中几成以上买不起房;当七成以上的人不能安居,或忧心于家人子女的“乐业”,由此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应足以引起各方的严重关注了。
房子必须回归居住的属性。有些人,可能只看到了房地产业的纯经济学意义,然而以人为本的社会却不该是“纯经济学”的,特别是在七成或无房者九成以上居民不能安居的背景下。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