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园里学管理

2010年06月11日 13:15   来源:东方网   怡然

  前几天,美国《华尔街日报》驻沪记者艾华添专访了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局局长洪浩。这位55岁的官员真诚坦率,实话实说,使《华尔街日报》“管理”专栏刊登的《上海世博局局长呼唤创新力》一文,凸显可读性、亲切感。

  专访中,华尔街日报记者问道:在世博会期间,您和来自很多国家的管理人员共事(包括总代表和馆长等),您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外国的管理方式”可以运用到中国的管理中吗?洪浩答道:“是的,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紧接着,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对好些国家馆的管理方式和经验作了介绍。他坦言:我们共有246个展馆,其中包括42个自建馆、42个租赁馆以及11个联合馆。我认为所有的参展方都带来了他们最精彩的展品、最高超的技术以及最先进的管理技巧。可见这位世博局的掌门人确实对园区各家展馆细致观察,了然在胸。因此他所说的“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真心实意,并非虚言。

  世博会是地球人的盛会,世博园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生活方式多样性、思维和观念多样性的汇聚和展示。在这些多元化的交流、交融和碰撞激荡中,构建了一个空前规模的大课堂。倘能做一个有心人,在观赏精彩纷呈的世界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在各种细节中观察和感悟到各国的先进理念、科学智慧、思维方式、管理方法,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见识“他山之石”,并藉以“攻玉”。除了洪浩局长所例举的,我的所见所闻也不少。

  比如,在美国馆,每进一个展区,都会有美国工作人员担任导游,用不算流畅的汉语告诉观众:万一遇到意外状况,请不要慌张,注意两旁都有紧急出口处,进行有序疏散。第一次听过了,接着又一次次听到重复的提示,而事实上馆内人流平稳有序,并无什么“意外”,何必要反复地说同样的话呢?而且,每一批观众进馆、每进一个展区,都要这样提示,不厌其烦,不会“简化”,这恰恰表明美国国家馆、管理者和美国人的“安全至上”意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是如何渗入心底,宁可“啰嗦”“赘言”,也不忽略。这便是未雨绸缪的具体表现。而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显而易见。

  又比如,在西班牙馆,虽设有“绿色通道”,让轮椅车婴儿车在此等候入场,但他们并非将这些特殊观众随到随进,或一次性将他们全部放入场馆,而是每放行一批普通观众之后,容许少量的轮椅车婴儿车跟随着人群进入。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馆内入口处光线比较暗,如轮椅车跟着人流进去,就不至于难辩方向,发生意外。而“绿色通道”上的特殊观众渐次进场,也可以让排长队的普通观众的心态平和,避免急躁、不满情绪。就是这个貌似很简单的安排,反映出管理者的良苦用心。而我们能否在类似的状况中借鉴他们的思路呢?

  每天进入世博园的观众中,一定有众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虽然行业迥异、层次不同、角色不一,但既然专事管理,便有许多共通共性的东西。假如能在观博过程中悉心观察,认真记取,必会获益匪浅,得到“额外”的参观心得。那真是“超值”啦!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