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最近关于社会收入分配的讨论,最近谈的是中产者,准确的词汇叫“中等收入者”。以在北京工作的陈先生为例,这个年收入为20万左右的家庭,却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是中等收入人群。经过讨论,文章所给的答案指向了形成逆调节作用的税收杠杆:每年2.5万的个人所得税让陈先生这个家庭感到了沉重的负担。几乎占去收入1/10的缴税金额,对那些所得来源渠道少、收入相对集中人群的财富,形成巨大的“收割”效应。(6月7日《人民日报》)
个人所得税确实是加重工薪阶层负担的一大原因。有数据显示:工薪阶层税收占个税总税负的比重已经占到了50%。这些工薪阶层,即便近年来个税起征点一再提高,但因为收入透明、收入渠道少,仍旧觉得税负过重,只能一再呼吁继续提高起征点。而像高收入者,却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达到逃税、避税的目的,越富的人积累就越多。这样,富裕人群逃税避税,真正的绝大多数的低收入人群不用缴纳个税,个税就卡住了本应作为社会稳定主力军的中等收入人群,本意在调节社会财富的税收政策,却将怀着拾阶而上之心的中等收入人群推向了顺次而下的困境。
但个人所得税,不过是令中等收入人群心情日渐沉重的原因之中的一个而已。对于靠劳动收入来积累财富的中等收入人群来说,社会阶层的下降感,更有其复杂成因:资产收入的匮乏和社会负担的加重,将彻底打消中等收入人群的阶层流动希望。
社会财富分配的拉大,不仅仅涉及初次劳动收入所占比重的问题。在这个社会财富以资产价格上涨带来高速运转的时代,一个富裕者通过投资一套房产获得的收益,是一个中等收入者几年的收入积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获益的是富裕者阶层,中间收入阶层却无力分享这个资产性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积累。如果说,在劳动收入为主的时代,人群之间的分化还可以单独通过调节劳动收入来平衡的话,资产价格上涨的时代,单单靠提高工资收入、靠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门槛等手段,已经远远达不到调压阀的作用了。如此这般,中间阶层仍旧要承担起个人所得税缴纳主力军的角色,怎能不感到巨大的负担?
更令中等收入者前进乏力的,是其身上背负的重重的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老人养老……即便如北京家庭年入20万的陈先生也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在通胀预期下,年入20万,也面临购买力下降的险境。有众多网友对《人民日报》所举的这个陈先生的例子感到不平衡,因为更多的人群收入远逊于此,连进入“中等”的资格都没有。可见,我们社会在充实中等收入者队伍的渠道上是多么匮乏。
对于当下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社会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只是税收制度的完善。如果不统一解决税收调节、资产价格分享以及社会负担等诸种问题,理想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将只是一个传说。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