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参加了近期国家发改委水价成本公开座谈会的人士称,国家发改委要推进水价成本公开化改革,地方物价部门却持反对意见,因为水价中有很大比例的成本不宜公开,如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行政性收费,也附加在水价中。(《21世纪经济报道》6月2日)
涨价在当前的经济政策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了。记得小时候生活用品哪怕涨一分钱,都要落实到居委会召集居民开会,统一认识。物价都严谨到买一毛四分半一斤的食盐,还要找半分钱的卫生纸。而现在,物价明涨暗涨几乎天天在涨,一句“市场经济”解释了所有问题,就像下岗工人对企业转制的认识一样,痛着并忍受着。善良的人们也许认为,以前的物价稳定是政府贴钱的,现在的物价飞涨是政府放手不管了,纯属市场行为。如果是这样,那就无可奈何了,让谁做亏本生意呢?
自来水已经多次涨价了。过去政府对自来水行业注重社会效益的概念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共识,这最多也是认为政府让自来水行业独立经营,再也不为民生而做不赚钱的买卖。这也无话可说。然而,发改委要推进水价成本公开化改革,这只不过是让百姓了解自来水的成本,体会涨价后的自来水是物有所值的。但是“地方物价部门却持反对意见”,原因是“因为水价中有很大比例的成本不宜公开,如政府的一些不合理行政性收费,也附加在水价中”。这让消费者很意外,就算你政府不顾社会效益,不给涉及到百姓基本生活需求的资源做政策倾斜也就罢了,怎么能在自来水中捞取“油水”?自来水除了生产成本外,到底还养肥了多少“水老鼠”?
对自来水公司的上级主管单位水务局,《广州日报》披露:深圳市人大代表在6月1日的预算审计会议上,质疑在编人员700多名的深圳水务局1.3亿元人员支出费用。水务局领导表示,人员支出增多不仅包括工资,还有体检费、企业年金、补充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在公众对水价上涨备感不满的压力下,在自来水企业坚称“长期亏损”的困境下,深圳水务局享受着人均18.5万元的年薪,公众不由得问:那些经自来水公司收取并交由水务局分配的费用,究竟是用来“养水”还是用来“养人”的?原来,所谓自来水的成本,在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外,还要养肥一大帮子“水管家”,这真是活生生的“水可载舟”了。
公众普遍认为水价是“自来水本身的价格”, 对此,自来水公司代表粗略列举了15项不应附加在水价的成本项目。尽管“15项附加成本”没有披露,但可以想象,这“15项附加成本”是资源费成本、输配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之外的。一个本没有暴利的产品,有“15项附加成本”,这还是自来水吗?唯一能显示水的属性的,只剩下能负载起权力部门这只庞大的船只了。水价涨了,水也深了,浮力就更大了。连相对价格低廉的自来水中,都插满了权力的吸管,我们怎么去想象房价、药价、油价等等?还有多少“成本不宜公开”的东西,让百姓承受着额外的痛苦?
因此,水价上涨是“水可载舟”的需要。这样,给这个社会造成的压力,给民众生活带来困苦的一部分人为因素也昭然若揭了。是啊,水可载舟,但下一句有点伤感情的话不说也罢,就不知船上的人觉得安稳么?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