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矿难献礼片捏把汗

2010年06月03日 08:10   来源:羊城晚报   刘义昆

  王家岭矿难即将被搬上银幕,暂名《八天八夜》。据称,将着重描写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惜代价地坚持和努力,最终救出受困8天8夜的115名矿工,在漆黑的矿井中托起了生命的方舟,创造了世界救援史上的奇迹。影片将作为今年国庆重点献礼片在“十一”前后隆重推出。(6月1日《山西晚报》)

  作为山西电影制片厂转企改制后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八天八夜》看来备受重视。然而,这部电影不好拍。

  首先是选题。按照国际经验,灾难片很少会选择矿难,大多是地震、火山、瘟疫、龙卷风、彗星撞地球之类更震撼宏大的场面。在中国更为特殊,因为矿难对观众仿如家常便饭,要想拍出新意,基本上很难。况且,即便10月上映,电影会比过去才只有6个月的电视“现场直播”更震撼、更悬疑么?难吧?

  作为灾难片,死亡是最大的“看点”。如何再现,将考验编剧与导演的才能。雪上加霜的是,山西省有关部门在5月21日通报,“对38名遇难人员名单不再公布”。《集结号》里谷子地说:“爹妈都起了名,怎么都成了没名的孩子了呢?”38名矿工就这样走了,他们怎么也“成了没名的孩子了呢”?这难免令人奇怪。

  诚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所言,王家岭矿难创造了生命和救援两个奇迹。然而,如果一些事故前兆受到重视,如果不是“勇争第一”,如果监管者的责任心再强一些……这也许是原本不应该出现的奇迹。仔细梳理经典灾难片,会发现其中总少不了对权力与制度的批判。王家岭矿难植根于官商勾结、监管缺失的现实,《八天八夜》要想引来观众,恐怕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问题是,以此献礼国庆,合适么?

  不过,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愿制片方早已成竹在胸,在市场与“主旋律”两难之间,找到了出奇制胜的高招,这部投资过千万的作品因此将不会遭遇票房“滑铁卢”。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