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欧美学建名校把错了脉

2010年05月19日 07:00   来源:广州日报   王 毅
    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组织实施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今年共100名左右高校领导将到日、美、英等地培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高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5月18日《新京报》)

    应该说,高校领导多多走出国门赴外取经,从常理而言,是有益的,但若是从打造国际名校的角度看,此举却未免有些拉大旗当虎皮之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下无论是北大、清华还是复旦、浙大等名校,但凡在关键岗位上任职的,基本都有海外留学或科研的经历。国内高校缺的并非国外名校的管理与科研经验,而是世界一流的学术自由与大学精神。

    举例而言,福建省前不久颁发一个文件,要求对在课堂上有过错言论的教师进行问责。地方红头文件,居然管到最应体现学术自由的大学课堂里,这本身就暴露出在我们的高校领域中,行政至上依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而恰恰是行政至上,而非学术至上,成为打造世界一流高校的桎梏。

    不妨再举一例,当下热衷于傍名人,聘请明星担任客座教授,几乎成为国内所有大学的通病,诸如成龙、李湘、周星驰等演艺明星都轻而易举地成为客座教授,至于高官要想当名誉教授,各大学府更是求之不得。如是,看似为高校门面贴金镀银,实则却让大学精神丧失殆尽。

    更不用说,在一些高校里,为了争当一个处长,竟有几十名教授应聘。这说明,经历了现实的洗礼,几乎所有学人都明白,就算是在号称学术自由、尊崇自由的高校,行政官员的地位也是远远高于学者的。在这样的学术环境里,指望着那些副部级高校官员能到国外学到一些先进理念是可能的,但指望着这些两栖官员将先进理念付诸现实,则过于乐观。

    欧美名校的经验都摆在那儿呢——去行政化、让学术至上,只要做到这两条,高校就完成了一次质的蜕变。但要迈出这一步,需要太多勇气与决心!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