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内部也有教育公平问题

2010年02月26日 08:17   来源:北京日报   毛颖颖

    牵动人心的小升初政策日前已拟定完毕,其中“所有中学都要接收派位生、取消特权学校”成为最大的亮点。此举意味着一些原本无缘名校的小学生将有可能以“派位”方式进入名校,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无疑是一个显示教育公平的进步。

    虽然据报道,包括人大附中、四中等在内的名校今年都只是按一定比例接收派位生,有可能各校均是“一个班”的规模,但在近年来热点中学纷纷缩减派位生比例、部分名校不再接收派位生,越来越多的家长忙于通过买学区房、当特长生、推优、共建等渠道为孩子择校的情况下,“取消特权学校”再次维护了“大派位”、即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和教育公平原则的严肃性。

    名校失去了不收派位生的特权,但业内人士预计,他们很可能会以“派位班”的形式专门接收派位生,如果采取这种形式,是否会削弱政策原本冀望达到的公平?众所周知,学校特别是名校内部一直有“分班”的传统,或明或暗被贴上三六九等标签的“实验班”、“普通班”在师资等教育资源上分配得很不均衡,正因为这种一贯做法,人们有理由担心,专设的“派位班”能否保证该校应有的教学水平?一些孩子会不会幸运地进入了名校,但仅仅是担了一个“名”?

    对外少收或拒收派位生,对内热衷“分班”、不公正地分配教育资源,名校这样做,既是为了高升学率和保持社会声誉,更是为了扩大既有优势,加剧优质生源、社会合作等各类资源向自身汇聚,名校之“名”背后,是切不断的利益。

    尽管从整治小升初“占坑班”,到叫停捐资助学款返还相关学校,再到取消特权学校,市教委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遏止择校热情,促进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资源再平衡的过程显然相当漫长,不是一两项举措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了让这个难题不再升级,让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区县差距、同一区县不同学校间差距不再扩大,一方面要“填谷”,通过提高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待遇等多种方式打造出一批新的、获得社会认可的好学校,另一方面也要动真格“削峰”,进一步降低名校从“名”中的过度得利甚至不当得利。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