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高危岗位”其实是个伪命题

2010年05月02日 10:47   来源:荆楚网   刘三石

  南都讯 近年来,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群因不断出事而见诸报端。一类是煤矿工人、矿井工人;另一类为落马贪官、问题官员,这两类不同的群体原本没有多少可比性,但人们却冠之以一个同样的词汇———“高危”。据人民论坛杂志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 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

  表面上,不难理解国土局长公安局长安监局长等职位何以成为“高危岗位”,但相比煤矿工人矿井工人等高危工作岗位而言,官场“高危岗位”其实是个伪命题!

  一般而言,工作风险越高,收益也应越大,这是经济规律。煤矿工人、矿井工人等确实频繁面临生命等健康威胁,很多时候这些威胁是“刚性存在的”,即不可避免的。但这些高风险的工作岗位却没有高收益,甚至工人们还要再次自残方能讨要自己应得的合法权益,“开胸验肺”的河南工人郑海超就是一例。

  存在“刚性风险”的工作岗位往往不遵从“风险越大,收益越大”的经济规律,而遵从这个规律的高危官员岗位却不存在“刚性风险”。这些高危岗位的官员们面临的是“软性风险”,即官员们“完全可以不选择的风险”。无论南京房管局局长周久耕,还是国家食品监管局局长郑筱萸,抑或国企老总“陈同海们”,他们所遇到的风险,都是“软性的”,他们都可以“不选择风险”,而照样过上令人艳羡的富足生活。他们选择了风险,是因为他们抵抗不了金钱女色的诱惑。

  除“刚性风险”外,煤矿工人等高危岗位也面临着“软性风险”,而这些“软性风险”是相对于煤矿老总安监局长等人而言的,他们恪尽职守避免这些“软性风险”,不仅可以降低工人们的风险,还可降低自己的岗位风险。我们常常看到,官员岗位的“软性风险”可以变成普通工人劳苦大众的“刚性风险”,尤其是在责任机制不明朗的情况之下。翻开新闻一查,官员“软性风险”化为百姓“刚性风险”的记录可谓汗牛充栋,远如三聚氰胺,近如假疫苗王家岭矿难。

  没有人喜欢风险,不喜欢而又无法避免风险,只要选择就不可避免的风险,这样的工作岗位才是高危岗位,而国土局监管局等官员岗位显然不满足这些条件,他们热衷选择这些岗位,更热衷于选择这些风险。至此我们不难明白,国土局长等官员是高危岗位何以是个伪命题。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