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

2010年04月30日 07:48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
    为什么说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式势在必行?我认为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多元、市场经济的物质化、现实化、功利化直接影响这一代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他们热爱祖国,自信快乐,富有创新意识,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但同时也过于尊崇个性和自我,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单一,专业的选择缺乏理性,缺乏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这样的一代新人,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显得乏力,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式势在必行,而其中变学生的被动教育为主动的自我教育尤为必要。

    加强“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自我教育,就是把对大学生单纯的被动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化为科学成长发展的辅导,是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实践,把道德教育的客观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主观发展的意愿。例如道德规范,我们习惯于将其看成是外部对青少年的要求和制约,往往不由自主地强调其强制性和被动性。但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去看,道德和纪律实际上是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接受道德和纪律的约束,是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种需求。同样,接受包括社会制度价值的主流价值,是一个青年人积极适应社会的结果与表现。从这样的视角去引导大学生,坚持自我教育,才可能调动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实施自我教育,必须在教育的载体和方式上不断创新。如以党建为龙头,抓好党团员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强化大学生的社会服务,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引导大学生经常进行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成长群体的功能,推动学生在群体中学习权利与义务、主体与责任、个人与集体等社会观念;重视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搭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结合理论学习,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本报记者赵婀娜整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