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高考加分项目背后的教育公平期待

2010年04月27日 08:00   来源:燕赵晚报   叶祝颐
    我国将逐步规范和清理高考加分项目,“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记者了解到,教育部的加分规定只有14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却有近两百种的加分规定。教育部表示,对于高考加分政策实施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必须认真清理,逐步减少奖励性加分项目。(4月26日《法制晚报》)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让高考重新“裸”起来。在我看来,“一刀切”取消高考加分项目虽有因噎废食之嫌,但是表达了公众对高考加分政策变形走样的教育公平焦虑。

    高考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本是为了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然而,在某些地方,本该公正科学地考查学生特长素质的加分政策俨然成了权力寻租、制度走私的道具,不仅失去公正要义,教育功能也被异化。有网友因此调侃说:“哥加的不是分,是特权。”

    对此,我们既不能因为高考加分衍生的腐败问题全盘否定该政策的积极意义,也不能一味责怪公众的思维僵化。尽管当前高考招生体制已经掣肘了素质教育与不拘一格选才观。但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然是公众普遍认可的公平竞争规则。这种“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容易扼杀特殊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制度语境下,“一刀切”的政策可以有效剥夺权力寻租的空间。如果高考招生自主权过大,高考加分政策太滥,而相关制度建设没有同步跟进,高考改革制度可能成为某些人权力寻租的工具。

    在我看来,高考加分政策被权势家庭垄断,既是考生的悲情控诉,也是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警示。高考加分政策到底该如何规范、清理,值得探讨与反思。我不赞成取消所有加分项目,但是严格高考加分制度与程序,十分必要。我们一方面要反思“以分数论英雄”高考体制的弊端,逐步放开高校自主招生权力,让更多素质全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在吸收广大师生、家长、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各种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全面清理、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全面的人才评价标准。避免地方各自为政、随意加分。比如,山东省除保留国家级加分政策以外,取消全部省级加分项目,体现了地方的权力谦卑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要把加分程序信息放到阳光下暴晒,避免权力之手染指公平的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