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子和位置,这两个近义词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属稀缺资源。人生舞台上,位置到处都有,位子却往往稀缺难求。
人总是追求进步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职位升迁在人的成长进步中,是重要的动力之源,无可厚非。问题是僧多粥少,如果把位子当作衡量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失望就在所难免。
水浒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位子是固定好的,而且连替补的机会都没有,假如人人都冲着这个去,恐怕只会悲观失望,看不到希望和前途。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稍好一点,但位子仍旧有限,尽管有“局级干部一礼堂、处级干部一操场”的说法,真轮到每个人的头上,要实现“30岁正科、40岁正处、50岁正局”的人生设计,并非那么容易。“挫折”面前,如何调适好自己的心态,是有能力、有追求的人必须做好的功课。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中国传统文化里,官本位思想是比较严重的,攀比之风也甚为炽盛。这对仕途失意者的心态调整,颇为不利。在一些人眼里,位子是过河的石墩,位置不过是石墩周围的河水,一脚踏空,便形同落水,眼见“沉舟侧畔千帆过”,一肚子都是“断肠人在天涯”的怅惘。
我们常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就是劝大家多一点达观,多一点人生的大智慧。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本是人生的常态。况且即便遇上了伯乐,千里马也不见得都会锦衣玉食——条条大路通罗马,给天子当坐骑,或只是在驿站值班,只要马尽其力、人尽其才,便不愁“心在哪里安放”。
上面所言,只是个人的适应。从制度层面讲,除了位子,也要重视给人合适的位置,让人才各得其所。过去的科举制度,做不到个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鼓励大家回家吟诵“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如今是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安排,可以做得更加科学。
官本位的思想,主要靠干部制度的改革来破除。旧时清华大学的职员体系中,不当官的人还是有奔头的,据说教务科排课表的高手,薪水跟教务长不相上下。近来一些地方出台的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实施方案,为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建立与行政职务级别脱钩的独立职务序列,其用意也在于此。
总之,位子和位置,都要靠努力去争取。只不过位子的得失,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而人尽其才的位置,则完全可凭科学合理的制度、积极主动的作为去创造。还是后者更让人来得安心,来得舒心。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