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假假谁甄别

2010年03月30日 07:19   来源:长江日报   大林
    不得不佩服药商的本事,能把看病吃药的话题吆喝成捷报频传,喜气洋洋,振奋人心。我们就这样每天被振奋着,如果恰好对号入座,保不准你就心动而行动了。

    近日有个“高血压人的喜讯”,声称改写了食疗降压历史的××胶囊,是中国食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而食疗降压由模糊的感性时代带入到可量化、可控制的科技时代。服之有五大神奇:当天令血压下降5mmhg;当天停服降压药;可以逐步减量直至停服一切降压产品;无任何毒副作用,真正绿色降压;有效保护心脑肾,更适合并发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患者。我相信,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喜讯比连加三级工资更加可喜可贺。

    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吃药的麻烦也免了。母亲喜滋滋地让我看她腕上的“金牌降压表”,厂家说了,独家保密技术,7大“含金量”,降压更彻底、更有效、更安全、更放心。看得出来,被高血压折磨了半辈子,各种降压药早已吃得信心全无的老人家,似乎又抓住了一根希望的稻草;平日里生活节俭再节俭,却不惜为“金牌降压表”一次花掉528元,让人不忍心泼冷水。

    现在,从纸媒到视频,从路牌到公交,医药广告可谓无孔不入、无处不在,除非你掩耳闭目,想躲躲不开,想避避不了。应该说,它给不少人带来希望,疑难杂症,久病沉疴,不孕不育,美容减肥,你有多少期待,它就给你多少诱惑。求生爱美的天性,加上对科技的顶礼膜拜,人们宁愿信其灵,不想察其欺。正是迎合这样的心理,不少厂商趁机夸大其词,无中生有,云里雾里忽悠患者与消费者。本月初,中央12部委发出联合执法通知,要求强力治理医药广告乱相,也是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医疗资源匮乏,人均医疗费水平极低,是我们的国情。不治理医药广告无序虚夸之乱,往小处说,必使患者延误治疗、劳民伤财;就全局而言,必将加剧国民医疗保障的困境,并大大地抵消医改的成果。然而怎样治理,却不能不讲究。一味地打压,因噎废食,显然不合市场法则;酒好不怕巷子深已是老黄历,药好医精也应勤吆喝。我更倾向于以积极的思路,以疏代堵,以扶代打,对医药广告加以规范。

    医药广告本质上是一种资讯传播,对患者来说,无非是一种看病吃药指南,只要内容属实,就能让患者少走弯路。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保证内容属实。靠厂商实话实说,有一说一,无异于让卖瓜的王婆说瓜不甜;要媒体为其把关负责,也许打错了板子,因为媒体的强项在于传播而不在医药,并不具备发现厂商虚夸乃至欺诈的能力。反观现行发布医药广告的审查办法,不过是画个圈、盖个章走一下文牍程序,而这种程序往往因为权力寻租而形同虚设,毫无监管的实际意义。

    规范医药广告,我建议首先创设权威的内容甄别机制。对每一个发布出来的医药广告,有职责、有能力、有监测手段的医政药监部门,应该有话可说;比如对那个××胶囊与“金牌降压表”,是虚报浮夸、伪劣假冒,还是客观实在、疗效确切,必须给出一个科学、权威的说法,并同样在媒体广而告之,让患者心中有底。这就比画个圈、盖个章的监管实在多了,厂商就要掂量掂量,值不值得花大笔的广告费去胡说八道。甄别以后只能有两种结果:一,其药其医,与广告宣传名副其实,于是大力推广,造福于民;二,其药其医,分明就是江湖骗子之伎俩,人命关天,不能不严惩不贷。果如此,医药广告展现给生活的,就是灿烂阳光而非欺诈陷阱。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