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或许速度将不再那么至关重要,而公正和道德将成为首要的考量标准。
昨日,温家宝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其间,他提到,“一个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都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占大多数。”充满真情的话语道出了这位大国总理对人民的厚爱,同时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经济的发展仅有速度和效率是不够的,还必须兼顾伦理道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鼓舞下,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但不可否认的是,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有沉重的代价,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等问题都渐渐地凸显出来。温家宝总理昨日就讲到了,“收入分配不公,以及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确实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这也成了两会上的共识。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或许速度将不再那么至关重要,而公正和道德将成为首要的考量标准。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把公正作为自己的伦理规范,一些社会矛盾可能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比如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房价问题,为数不少的企业都将此归结为单纯的市场供需矛盾,在政府不断出台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仍然有地产“大鳄”囤地捂盘,如果他们在算经济账的同时也算一算良心账,考虑一下在“社会中还占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是不是就没有这么理直气壮了?温家宝总理之前曾说过“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垄断行业的国企高管更是没有理由不首先做到这一点。又比如在国企内部的薪酬分配上,高管与一线职工的差距不断拉大,这种分配方式的既得利益者常以高效的管理体制为托词,却不能推己及人,想一想别人的难处。当然仅仅依靠企业家个人的道德自律,还不能确保实现市场经济下的公平问题,那就应该有一种“道德的力量”,从政策和制度上去推动他们。考量道德的游戏规则自然会对那些没有道德的行为产生约束。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先天性地“嫌贫爱富”,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就会让贫穷的人感到雪上加霜的困难。无论是买房难还是看病难,说到底都是穷人的难处。温家宝总理在会上还提醒记者,“多到中国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看看,你到那里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但是在个别地方有人就没看到这个现实,以至于在制定政策时不自觉地忽视穷人的利益,光鲜亮丽的城市中如果没有给小商小贩们一个赖以谋生的立足之地,这样“现代化”的城市在道德上恐怕是有欠账的。
面对粗放的发展模式,曾经有地方领导喊出“不要带血的GDP”,希望会有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能在实践中运用高尚的伦理学,也不要“带泪的GDP”,让每一项公共政策都具有“道德的力量”,让人民感受到真实的幸福和尊严。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