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一直说真话,皆因关乎切身利益

2010年03月13日 08:04   来源:红网   郑渝川

  3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本届人大会议河北代表团审议时说,自己没想到“农民那么敢发表意见”。今年1月30日,温家宝前往河北承德滦平县视察。那一天,当地农民反映了不少问题,包括征地补偿价格低、大棚里的黄瓜卖不上价、养殖户的周转资金不足等。

  对此,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发表侯金亮的评论《农民敢于发表意见是一个国家的幸运》一文认为,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喜欢听真话的总理,自然就会有敢于直言的百姓。该文首先批评了一些地方、一些官员视农民为素质低下、民智未开的惯性思维,以及动辄封锁消息的蛮横、恐慌做派。

  但随即,该文便认为“当前中国一些官员的素质越来越低,而普通百姓的素质却不断提高,以前那种旧思维模式与行政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出“农民敢发言是很好的兆头,是国家之幸”的结论。

  对这番评述和结论,笔者均持不同意见。首先,领导喜欢听真话与否,并不是百姓敢于直言的前提。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最一般的民众也会基于自己的利益,以及智识、伦理认同说话,换言之,直言、真话一直都有,只是在位者、决策者愿不愿意听,是否坚持突破信息遮蔽去聆听。

  更重要的问题是,《农民敢于发表意见是一个国家的幸运》一文将“百姓素质不断提高”作为改变“以前那种旧思维模式与行政方式”的推动,这种看似公允、正确的结论,实则是对民主政治的机械理解,等于重复了“公民素质决定民主实现程度”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的危害性在于,在一个“官本位”、“领导说了算”风气仍大行其道的今天,将是否允许人民说话、允许人民说什么的话以及“给予”人民啥样的民主,都取决于领导对“百姓素质”的判断——这显然是不可靠的。

  我国知名宪法学者蔡定剑近年来以大量著述,强有力的驳斥过这类论调。蔡定剑先生指出,通常被精英们扭曲为“公民、民主素质最差”的农民,对于民主选举,有着比城市居民特别是公民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官员群体而更高的热忱,这实则与所谓知识积累、公民素质无关,而是因为关乎切身利益,选举可以给他们带来利益和甜头,民主选举实践就是最好的民主教育。

  这就是说,在总理面前,普通农民之所以可以冲破信息阻隔、无视陪同(视察)地方官的表情和感受,将真话脱口而出,主要是因为真话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跟素质是否提高没有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民的作风、之前屡屡鼓励人们说真话并对发言者给予“保护”的先例,也给农民兄弟吃了定心丸——但即便没有此类的“定心丸”,关乎切身利益,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哪怕是“逆鳞”。

  事实上,与敢于说话、说真话的农民、上访户相比,城市居民、“被委员”进入两会议政行列的人们,之所以常常沉默寡言,也是因为现有的基层民主政治参与、参政议政制度安排,仍然有大量的官话、套话、场面话,仍然使人无法提起兴趣,仍然很难直接契合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真正当利益关切乃至切肤之痛袭来的时候,大家也是不会沉默的,哪里会听不到真话?厦门“PX”、广州番禺垃圾焚烧等公共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观点撞击:农民敢于发表意见是一个国家的幸运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