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有一个乞丐“犀利哥”非常火。最早这个名字出现在论坛,有网友把他的照片发到网络,引发热潮。后来在时尚频道,后来在图片频道(因为PS照片多的缘故),再后来在社会频道,有个妇女认为是她失踪两年的丈夫,今天终于在时政频道发现了他,战友们认出来,他是当年的抗洪士兵,而宁波官方也开始寻找他,准备予他救助。
犀利哥就这样从生活走进网络,又从网络走回生活。
从断断续续的新闻中勉强可以拼出他的概况:入过伍,抗过洪,如今是流浪(他不是乞讨者,拒绝施舍)为生。嗜烟,在剩菜中捡肉裹腹。因无鉴定,精神状况不确定,但旁观者多以为精神有轻微问题。但新闻说,他的战友们去给他送饭,据说看到了他的眼泪。
他最被追捧的是服装,而他被追捧的所谓混搭衣服,都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心混搭这些衣服,从理论上说,这种可能性很小。
网络对犀利哥只是一种无厘头消费。在网络上,犀利哥与不存在的贾君鹏本质相同,都只是一个符号。网友消费的,只是一种过于油腻的视觉口味,和自己的无厘头想像。
假如有心人把犀利哥与出现在网络上的任何一只流浪猫相比,可以看到,一只流浪猫获得的人道同情远远多于一个流浪汉。
如今当地政府已经在寻找他,我猜测在找到之后,他可以获得良好的救助。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走红客观上改善了他的处境。
但这个客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是网络的泛娱乐和政府的功利化。
2003年,孙志刚事件之后,城市收容遣送条例被废制,新实行的是流浪人员的救助制度。事实是,收容遣送被终结了,救助却远远未能取而代之。就在新条例实行的三年内,获得救助的流浪人员不足十分之一,大多数犀利哥们只能在街头自生自灭,除非有一天,他们成为新闻人物,被公众消费。
然而,这既是非正常途径,也是一种以尊严为代价的途径,我并不愿意看到犀利哥们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获得关注,那意味着有些人的被关注状态,连猫都不如;那也意味着,更多“不够酷”的犀利哥们,正被遗忘和遗弃。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