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大方地把政务“晒在阳光下”

2010年02月24日 07:15   来源:红网   谌毅兵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提拔80后干部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和网友也对此展开热烈讨论。对此,新泰市有关部门尤其是组织部进行了一些回应。不过,正如某干部所说的这事“不好说”一样,新泰市官方的“不好说”之类的回应显然无法让公众信服,甚至有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嫌疑。

    本来嘛,干部年轻化是好事,可以培养国家和地方需要的后备人才,让事业后继有人,还能推陈出新,使事业有新气象、新境界,公众对干部年轻化其实是拥护和支持的。年轻化不等于低龄化,低龄化也不等于低能力。但凡事有原则、有规定、有程序,如果原则、规定和程序可以随意被违背,则这些极可能成为弄权者的借口和理由,达到个人的目的。此次新泰市的“干部年轻化”举措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引来如此多的质疑,原因不在于“年轻化”,而在于其它。

    媒体和公众质疑的焦点在于,所谓“公开选拔”何以让人看不懂,似已成了“暗箱操作”?从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表态、当事人的表态看,表面上都是堂而皇之,却似乎暗藏玄机。怪不得媒体和公众的质疑,要怪就怪新泰市做得不够好。

    笔者对政务开工算有所了解,也对干部提拔(包括公开选拔)略知一二。新泰市此次事件的“公开”实有“半遮半掩”之嫌疑。

    所谓公开或政务公开,比如在干部提拔上,只要不是涉及国家机密的,道理上是公开得越多、越细就越好。也就是说,从选拔程序、岗位、内容、过程到参选者的个人情况,都应一视同仁地向社会公开。更重要的是,对于可能引起争议的候选干部,更需要突出公开其学历、资历、能力尤其是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以此让公众信服。以类似与所谓的“有培养前途”这样的理由来应付、搪塞公众,实在是经不起推敲。

    正如社会上的一些质疑一样,笔者也有一些质疑。其一,何不把每次选拔干部的条件、资格和报名名单一并公开?比如资格和条件问题,不是也有“暗箱操作”的空间吗?你不告诉公众,公众当然可以质疑你。其二,此次新泰的干部选拔是否违反了有关干部任用的制度规定?正如报道中所讲到的基层干部晋升的途径问题,“连升三级”属于正常还是反常,属于合乎规定还是违反规定。如果是破格选拔,这个“格”是什么,要不明确的告知社会?其三,提拔或选拔干部当中是否采取了“障眼法”?第一个例子是,当事人的回应似有此种嫌疑。比如王然说“可笑!我还没有男朋友呢。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是的,父母是农民,其它关系人呢?第二个例子是,此次“公开”较为详细的内容多为结果,而选拔过程、个人能力及业绩却明显不足。更为重要的是,群众考评则几乎不见踪影,此等把群众权利和监督置于“打酱油”的公开,还算是公开吗,是对谁的公开?

    因此,要让公众不再质疑、批评,让公众放心——对政府和组织部放心、对拟提拔的干部放心,还要切实按照组织规定,大方地公开干部提拔的所有明细,接受群众的审视、考察、监督、质疑、批评乃至反对,选拔出群众和组织部门公认的“有前途”的干部。如此,岂不皆大欢喜?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