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车限行还需公车做表率

2010年01月26日 11:12   来源:中国网   叶祝颐
    北京市机动车去年12月底突破了400万辆的大关。针对高峰时段尾号限行政策今年是否延续,限行政策是否导致北京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等问题。北京市副市长黄卫表示,要听听大家的意见。(1月25日《京华时报》)

    有评估报告表明,“每周少开一天车”限行措施实施以来,400万辆车每天有20%的车辆不能上路,北京交通拥堵改善明显。专家提出,如果北京不继续限行,汽车行驶速度将比自行车稍快。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和零点调查公司的民意调查也显示,80%以上的有车者支持限行政策长期实施。但是80%以上有车族支持限行的民意调查结果也受到了舆论质疑。不少人质疑调查机构的公正性,反对继续车辆限行。在当前的交通语境下,限行政策毕竟给私家车主带来不便,说80%以上的有车族支持限行,这样的调查很难让人相信没有水分。

    北京市机动车限行政策即将到期,有关部门将就机动车限行政策是否延续的问题,征求市民意见,姿态值得肯定。在我看来,尽管执行车辆限行政策,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轻环境压力,节约社会资源,倡导文明交通理念,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车辆限行并非长久之计,也不是解决交通拥堵难题的最佳路径,长期限行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视。

    在公车改革步履维艰、私家车快速发展的当下,政府强制公车限行,我完全赞成。倡导私家车主“少开一天车”,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也是可以的。但是,到底用什么方式出行,毕竟是车主的自主权利,大道理说再多,私家车是个人私有财产,如何使用是公民个人的事,有车族驾车尽管污染环境,造成交通拥堵,但是也给自己带来了生活便利,政府长期执行车辆限行政策,让有车族长期体验“每周少开一天车”,似有公权干预私权的意味。

    而且长期执行限行政策,私家车主可能会采取其他变通方式规避限行政策,比如,一家买入多辆汽车(北京私家车迅猛增长就佐证了这一点),车辆上外地牌照,安装备用假车牌,等等,这将造成更多问题。当然,不让外地牌照车辆进城,严打假车牌,采用提高汽车购置消费税、燃油税,收取拥堵费等经济杠杆,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都不是治本之策。如果多数人认为“开车”比“不开车”好处多,经济杠杆未必能起大作用。我认为,如何让人体会到“少开车”的好处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一方面依赖于城市坚持营造公交优先的社会氛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与舒适度,坚持公交低票价政策,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公交经济实惠、效率高的优点。另一方面,城市应该重视自行车族与步行者的权利。比如,推广免费自行车,恢复设立专门自行车道,规范人行道设置,保证自行车路权,让人切实感受到“不开车”的乐趣。

    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做出表率,减少公车,引导“不开车”的交通潮流。公车过多不仅影响环保,增加交通压力,而且造成腐败浪费,损伤政府公信力,不利于车辆限行政策推行。减少公车数量与使用频率,既是政府部门的公共责任,也是减轻纳税人负担的一条路径。从一些地方封存部分公车的经验看,既然减少部分公车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各公车单位完全可以参照“每周少开一天车”的比例,减少公车,避免公车浪费,引导“无车”交通潮流。

    如何减少公车呢?这个问题探讨得不少,比如,节假日封存公车,给公车设立颜色标志,公车夜间召回,拍卖多余公车,等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官本位思想作怪,或者说执行者本身决心不大,内部监督措施并没能阻止公车泛滥的脚步。所以,我认为,要切实化解交通矛盾,保护环境,就要下决心减少公车数量。健全问责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从约束财政支出,监督政府采购抓起,从严把握新车审批关口,切实减少公车数量。这或许比长期推行车辆限行政策的效果更好。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