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大师远去后的“文化热忱”

2010年01月01日 06:51   来源:羊城晚报   马 统
    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文化事件,是非多、造假多,文化界成了一个巨大的闹剧演出场所。如此,又怎么输出文化?怎么输出价值观念?

    2009年的文化界动静不小,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值得特别拿出来说的东西。不过跟前几年的动静相比,今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人突然气壮起来了。我们在想,经济形势不错,文化形势也不能落下,于是铆足了劲儿想输出文化,要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我们不断组团到欧洲去,带去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孔子、瓷器、书法、京剧等)。但我想,欧洲人也许并不觉得新鲜,因为罗浮宫里收藏的中国古董并不亚于我们的博物馆。

    不管效果如何,总算是对“文化软实力”开始关注,开始不只是整天盯着GDP了。这对于改变形象来说,是一件好事。但遗憾的是,能够输出的“当代文化”不多,搞几个作家坐在外国的主席台上说傻话是没什么效果的。至于要通过“文化传播”输出一种让全球人接受的价值观,为时尚早。家里的闹心事不断:比如,“被就业”、“被小康”的,“钓鱼”的……等等。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文化界也是如此,“文化大师”文怀沙的年龄疑案,“文化大师”余秋雨的捐款门,文化“明星”于丹国外“撒泼门”,湖南作家协会干群打架,少林寺上市闹剧,等等。

    学术界也好不到哪儿去,抄袭事件不断。最近网上又传出学术界造假丑闻,江西井冈山大学的教授们集体造假,一年共发表144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借此在学校冒领大量奖金。事情败露之后,最终被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列入黑名单。有人在网上推测,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人在故意设置陷阱,让咱们的学者往里面钻,败坏中国的国际声誉。关于这一点,目前还没有有力的证据,只能是推测。但我们可以发现,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文化事件,是非多、造假多,文化界成了一个巨大的闹剧演出场所。如此,又怎么输出文化?怎么输出价值观念?年关来了,人们最关注的依然是挣钱文化,他们一窝蜂地讨论小沈阳、《蜗居》、《三枪》这种面向通俗的文化。他们表面上骂骂咧咧,实际上恨不得那些事情正是自己干的。

    2009年最让人惋惜的,是一批文化大师的去世,季羡林、任继愈、唐德刚、柳存仁、丁聪、何满子、舒芜,等等。这让中国年轻一代顿时失去了文化精神靠山似的。这些文化老人,国学功底和西学功底都十分了得,古代汉字和西方文字都认识。尽管他们壮年时代经历坎坷、饱受磨难,但人家青少年时代受的教育,那叫一个好,全是“封资修”教育。所以到了晚年,梅开二度,著作等身,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学问,什么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什么叫文化理想和文化薪火。

    现在好了,他们都被你们吵死了,剩下你们自己去吵吵吧,整天互相撕咬,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其实底气不足,古汉语不认识,外国语不认识,只认识火星文。书没有读几本,读到一本《鬼吹灯》,一本《盗墓笔记》,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就说,哇,巨著啊!仔细一看,巨著不过如此,我也能写。于是,网络上开始了一个“全民写作”的热潮。有一个著名的网上大侠,叫“唐家三少”,一天写好几万字,一年收入100万,成了所有网络写手的偶像。整个儿文学的大跃进时代来了。可是,这是文学吗?

    整天制造如此文化,怎么输出?怎么输出价值观念?怎么改变一张黄色的“暴发”的脸?今年的诺贝尔奖,又被外国人拿去了,是一个叫做“赫塔·穆勒”的女人,前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裔德国作家。网上一篇嘘声,让她去领那个资本主义的文学奖吧,我们拿钱就行,不要美元,人民币很坚挺。要不我们自己搞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版的“诺贝尔文学奖”,把资本主义气死,顺带把日本人也气死。但要告诉你们,这是一种闭关锁国的思想残余,与走向世界、输出文化和价值的理想和抱负完全背道而驰。希望你们明年不要这样!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